小米YU7一经推出便迅速售罄,令业界人士惊叹不已,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款定价在25.35万元至32.99万元之间的电动汽车竟然能够创下如此惊人的订单量,真是让人眼界大开。
新能源车市的吸引力在于不断有新竞争者加入,正如7月3日全新上市的小鹏G7,其售价设定在19.58万元至22.58万元之间,相较于小米YU7,便宜了超过5万元。
如今,价格成为了最具威力的武器,小鹏G7展现出的诚意显著,短短9分钟内订单数便突破了一万台大关;而且,近期小鹏G7已经开始交付,首批车主已经顺利地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车钥匙。
这辆小鹏G7凭借价格上的优势起步,其产品性能究竟怎样?它是否能够从竞争激烈的小米YU7市场中夺得一席之地?我们不妨将目光从外在的繁华中移开,集中关注其产品本身。
小鹏G7致力于占据中型纯电动SUV的市场份额,其一大亮点便是高达702公里的CLTC纯电续航能力。这一性能有助于减轻消费者的里程担忧,特别是在同类价格区间内,这无疑构成了其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其卓越的驾驶感受得益于小鹏自主研发的“太极AI底盘”,同时,全系车型均配备了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该系统致力于通过智能化的调整手段,同时确保驾驶的舒适体验和操控的稳定性,努力在柔软与坚硬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其真实表现能否达到宣传中的那种顺滑程度,还需要更多用户的实际使用评价来验证。
在设计上,G7沿袭了小鹏家族的设计理念。其前脸采用了标志性的第二代X FACE造型,三段式日间行车灯设计独特,辨识度高,而分体式大灯与导流槽巧妙融合,还配备了主动式进气格栅,以优化空气阻力和散热效果。车尾部分,延续了熟悉的贯穿式尾灯设计,整体线条简洁而流畅。在尺寸方面,4892mm的车长和2890mm的轴距,为中型SUV提供了充裕的内部空间基础。
坐进车内,G7在内饰选材上颇费心思,采用众多柔软材料进行包裹,从而显著增强了触感体验。吸引目光的是那块15.6英寸的悬浮式中央大屏幕,而其背后则搭载了图灵AI芯片与高通8295P芯片的协同组合。据官方介绍,其智能座舱的计算能力实现了26倍的增长,为顺畅的多任务操作和复杂场景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持。
在智能驾驶领域,G7采纳了纯视觉技术,配备了小鹏AI鹰眼视觉融合感知系统以及VLA-OL模型。这一方案的核心是实现了从“持续强化学习”到“自主强化学习”的跃升,旨在提升系统对环境认知和自主决策的能力。然而,纯视觉方案在极端天气等复杂环境中的表现,依然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和用户评价的重要考量因素。
小鹏在舒适性与科技配置方面表现卓越。其车辆的四门扶手采用了曲面实木设计,提升了整体的质感。同时,前后排均配备了3个50W风冷无线快充端口,有效缓解了充电焦虑。仿麂皮顶棚的设计则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档次感。即便是5.9L的手套箱,也配备了电子密码锁,从细节处可见小鹏对品质的重视。
G7在科技展示方面的一大特色是采用了追光全景抬头显示技术(AR-HUD)。该技术声称具备87英寸的超大屏幕,并着重强调其“清晰可见、不致眩晕、不遮挡视线”的特点。在功能上,它涵盖了全场景AR车道级导航、辅助驾驶提醒、泊车辅助、狭窄道路影像、摄像头影像以及车辆信息等多种功能,旨在将关键信息直接投射到驾驶员的视线前方。同时,9英寸流媒体内后视镜提供了更清晰宽广的后方视野。
音响系统同样引人注目,首次引入聆境AI音响技术,内置20个定制的Hi-Fi级扬声器,能够实现7.1.4全景环绕声效果,且提供四种不同的空间音效选择。系统具备“千曲千面智能调音”功能,并设有“私享、驾享、共享”三种操作模式,通过AI技术调整音场中心,旨在满足各种使用场景下的个性化音效需求,比如驾驶员专注导航时和后排乘客享受音乐时。
在动力配置上,G7车型采用了单一电机驱动后轮的布局设计,其输出功率高达218千瓦,相当于约296马力。根据官方数据,该车型从静止加速至100公里/小时仅需6.5秒,极速可达202公里/小时。此外,其100-0公里/小时的制动距离仅为35.8米,整体性能表现与它所定位的舒适家用及运动属性相契合。
补能效能成为其另一个显著优点。依托于全面覆盖的800V高压SiC碳化硅技术平台以及5C超充AI电池技术,小鹏汽车声称G7在快速充电模式下,从10%到80%的SOC充电仅需12分钟,且充电10分钟就能提升续航里程大约436公里(CLTC标准)。此外,G7的百公里能耗降至仅13.2kWh,这对于减少日常使用成本具有积极作用。此外,最高6kW的对外放电功率也拓展了户外用电场景。
总体而言,小鹏G7呈现了一套策略明确的策略组合:拥有极具竞争力的售价(起价19.58万元)、出色的续航能力(可达702公里)、全域800V技术带来的快速充电效果、以及小鹏品牌一贯注重的智能座舱与科技配置(例如大尺寸AR-HUD抬头显示系统、AI智能音响等)。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即便在价格上比小米YU7便宜超过五万元,却依然能够提供与主流中型SUV相匹配的车身尺寸、更优越的续航能力,以及独特的智能化服务,特别是在智能车舱的交互操作和视觉技术展示方面。
然而,面临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小米YU7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紧密的生态合作以及独特的设计魅力,已经建立起了极高的热度防线。小鹏G7在纯视觉智驾技术、新底盘的实际性能调校以及品牌影响力方面,与小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都是小鹏G7需要在市场上接受考验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