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指出,在那天,韩国的国会代表们紧急召开了一次有关美韩双边贸易协商的会议。
张成吉分析指出,美国期望在贸易、外交以及安全领域实现一揽子解决方案。韩国政府的外交和安全机构应当携手贸易部门,共同探寻在韩美关税谈判中实现利益平衡的途径。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接连宣布针对多国的新增税率,其中日本和韩国分别遭受了25%的关税制裁。此外,特朗普还颁布了行政令,将所谓的“对等关税”实施时间推迟到了8月1日,取代了原先的7月9日截止日期。
张成吉透露,美国方面向韩国提出了多项要求,这些要求涵盖了增加对美国制造业的投资、采购更多的能源和农产品等美国商品。此外,他还指出,特朗普政府期望韩国能够携手共同抑制中国造船业的扩张。
美国对中在船舶制造领域市场份额的提升产生了担忧,同时将韩国定位为战略盟友,他表示。美国期望韩国能够参与到针对中国采取的“其他领域”限制措施中,并将其作为两国造船业合作的基础,尽管具体措施并未明确阐述。他进一步解释称,美国视造船业为美韩联手遏制中国的潜在领域。
7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答相关问题之际,着重指出,我国始终坚持鼓励各国通过对话和协商的方式,妥善解决经贸领域的各类问题,确保双方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然而,他同时也强调,任何形式的协议或谈判都不应侵犯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张成吉(左二)11日在会上发言 韩媒
香港《南华早报》曾引用数据指出,中国企业生产的干货船数量占据了全球的80%以上。美国政府的数据显示,到2024年1月,中国的船只数量已占全球商业船队的19%以上,同时掌握了全球95%的集装箱运输业务。
特朗普政府自上台以来,致力于增强我国船舶制造实力,力图复兴美国船舶制造业,从而抵御中国船舶制造业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3月4日,特朗普在国会发表演讲,强调要复兴美国造船业,并指出将此行业带回美国,是其归属之地。他计划在白宫设立专门的造船办公室,并推出特别的税收减免政策。进入2月下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采取了一项被形容为“毒计”的措施,宣布将对驶入美国的中国制造船只征收高达150万美元的所谓“附加服务费”。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官方网站于4月17日公布了一则联邦公告,明确指出,任何由中国制造且所有权属于中国的船只,在进入美国港口停泊时,将根据其携带货物的数量被收取相应费用。
2025年全球船厂年总产量中,中国份额达到53.1% 美媒CNBC制图
美方提出的这一计划在航运界及更广泛的供应链参与者中引发了巨大争议。据悉,超过300个贸易组织及其他利益方向政府发出警告,指出美国无法在这场经济斗争中获胜,反而可能使依赖中国船只的美国企业陷入困境。
报道显示,若对与中国相关的船只征收港口费用,美国航运业将面临高达数十亿美元的额外开支,这些费用最终将不得不转嫁给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特朗普政府持续加码的贸易关税已引发民众对物价上涨的忧虑,同时使得美国出口商更容易遭受其他国家的反击。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消息,世界航运理事会,作为国际远洋航运业的代表机构,预测在全球范围内,有高达98%的船舶在抵达美国港口时将面临缴费要求。这一费用不仅针对现有的中国制造船舶,还包括即将建造的船舶,以及那些至少订购了一艘中国制造船舶的运输公司。目前,全球约90%的船舶已经开始了这一费用的缴纳。
韩联社报道称,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6日发布的消息,韩国的产业通商资源部和海洋水产部在4日向美方递交了意见书,强烈要求美国将韩国从外籍汽车运输船入港费用的征收对象名单中移除。
自从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便积极寻求与日本和韩国的紧密合作,在军事安全以及供应链等领域携手应对所谓的“中俄挑战”。在2023年和2024年,美日韩三国接连举办了两次戴维营峰会,其目标直指中国。
韩国《亚洲日报》在去年11月的一篇报道中指出,特朗普在当选后不久,与韩国当时的总统尹锡悦有过一次持续时间达12分钟的通话。在这次通话中,特朗普表达了对韩国的期望,称“美国造船业迫切需要韩国的支持与协作”。尽管他没有直接提及中国,但韩国业界普遍推测,特朗普此举意在抑制在全球造船领域迅速成长的我国。
特朗普上台后,力推美国至上主义,于四月份对全球实施了无差别性的关税措施,此举亦波及到了日本和韩国两国。
三月,中、日、韩三国在首尔重新启动了经贸部长级对话,五年之后再次相聚。在此次会议中,三国均表示将加强经贸领域的合作。新加坡的《南华早报》以及彭博社等新闻机构在报道中提到,这一举动显示出在面临美国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三国之间加强关系的意愿愈发明显。据分析,预计未来三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将会有更多实质性的进展。
7月3日,正值李在明总统就职满月,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致力于迅速提升中韩两国间的友好关系。李在明总统强调,将以稳固的韩美联盟为基石,加强韩美日三边合作,同时,他还将积极促进中韩以及俄韩关系的快速改善。此外,李在明总统提出,将推行以国家利益为重心的“务实外交”策略,切实保障和平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