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吉隆坡与来访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进行了会面,期间,双方就中美两国关系及彼此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一会晤的信息已由外交部网站对外公布。
7月11日,王毅委员长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东亚合作年度系列外长会时,会见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这次会面中,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彼此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表示会晤过程充满积极、务实和建设性的氛围。国际媒体普遍认为,这起于今年1月新一届美国政府上任后的高层交流之一,同时也是王毅与鲁比奥两人的首次面对面交谈,此次双方积极互动有望提升两国元首峰会的机会,进而有助于进一步缓解美中之间的紧张态势。11日,《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此次会晤将促进中美两国在双边、多边、区域以及全球层面上的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增进双方对彼此核心利益的了解,同时,对于美国方面以更加冷静、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处理与中国相关的问题,也将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据路透社等媒体报道,这标志着鲁比奥担任美国国务卿后首次踏足亚洲,也是美国将关注点从中东和欧洲的冲突转移开来,重新将印太地区作为焦点之一的举措之一。然而,近期美国不断加码的关税威胁,以及对亚洲盟友不断增加的国防开支要求,为鲁比奥此次亚洲之行增添了一层阴影。
“任何此类会晤都将巩固美中关系稳定”
路透社等媒体进行了报道,王毅与鲁比奥的会面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在会面过程中,王毅详细介绍了我国在发展中美关系方面的原则和立场,并着重指出双方应将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关键共识落实为具体政策和实际行动。美方应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审视中国,旨在和平共处、追求互利共赢,通过平等、尊重和互惠的原则与中方交往,携手探索新时代中美两国和谐共处的正确路径。
报道指出,双方均表示此次会晤态度积极、行动务实、成效显著,一致同意强化外交途径及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交流沟通,充分调动外交部门在增进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妥善处理分歧的同时,积极寻求拓展合作的新空间。
法新社、美国《华盛顿邮报》以及香港《南华早报》均有报道,鲁比奥在会晤落幕之际向媒体透露,“我认为这次会晤极具建设性和积极性”,并指出两国在众多领域具备合作潜力,同时对于两国元首的会晤表示了热切期待。然而,鲁比奥亦坦言,美中在某些问题上仍存在分歧。显而易见,我们有必要携手合作,去克服一系列挑战,对于我国这样规模庞大、影响广泛的国家而言,这属于正常现象。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 资料图
《南华早报》指出,当前这场会晤发生在北京和华盛顿努力寻求稳定两国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关键时刻。今年四月,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这一举措使得两国关系迅速恶化。然而,自那以后,紧张气氛似乎有所缓解,双方在多个经贸议题上达成了共识。据彭博社最新报道,近期迹象显示,美中两国正在逐步履行过去两个月在日内瓦和伦敦进行的贸易谈判中所做出的承诺。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王毅与鲁比奥的每一次此类会面都将在近期内加强美中关系的稳定性,同时也会提升在下半年就关税等议题达成更为实质性的协议的几率。欧亚集团的高级分析师杰里米·陈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如是说。
此次两国外交部长进行的直接会面无疑充满积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刁大明教授在11日对《环球时报》的记者表示,从一定角度来看,此次会晤是对两国领导人先前通话中传递出的正面信息的延续。两国领导人分别在1月17日和6月5日有过两次通话,这些通话对于维护双边关系的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双方关系指明了方向,并促成了多项具体共识的达成。此次外长会晤显然旨在两国元首通话所确定的框架内,深化共识、传递精神,努力维护两国关系的稳定,缓解紧张气氛,同时对于保障中美关系的整体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其意义显然是积极的。
美媒透露“为特朗普访华做准备”
分析人士指出,王毅与鲁比奥在马来西亚的会面,为双方提供了一个中立立场下的交流机会;此举或许有助于两国建立更为常态化的沟通渠道;同时,也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未来可能的北京访问奠定了基础。
六月,中美两国元首进行了通话,我国领导人对于特朗普总统再次访问我国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根据彭博社的消息,美国政府已经开始与一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取得联系,以探询他们是否愿意陪同特朗普总统参与今年可能安排的访华活动。该媒体援引了北卡罗来纳大学查珀尔希尔校区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克劳斯·拉雷斯的见解,他指出,特朗普除了可能在9月初访问北京之外,似乎还在考虑在今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面。据悉,两国领导人过去曾多次借助APEC这一平台进行会谈。今年的APEC会议预定于10月底至11月初在韩国举办。
美国总统特朗普 资料图
李海东教授于11日向《环球时报》记者阐述,中美高层间的积极交流,对于优化两国关系以及有效解决区域及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一直强调,大国应肩负起应有的责任。正是在这样的互动中,美方有机会逐步理解我国在处理大国关系上的良苦用心,从而逐步树立起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意识,并采取相应的举措。
11日,鲁比奥在吉隆坡与日本外相岩屋毅、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朴润柱进行了三边会谈。韩联社报道指出,在此次会谈中,三方针对朝鲜半岛的局势、地区安全合作以及三国间的经济合作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根据美国国务院此前的通报,鲁比奥此次访问亚洲主要围绕安全及经贸问题展开,他还将重申特朗普政府对于构建“自由、开放且安全”的印太地区的坚定承诺。《华盛顿邮报》报道称,鲁比奥在东盟各国外长齐聚一堂的场合下,于10日发表演讲,他强调美国渴望与亚洲各国构建稳固的伙伴纽带,“未来半个世纪的历史篇章将主要在这一区域、在这个世界的这一角落绘就”,这一观点被视为符合“现实”。
安瓦尔:美单边行为破坏自由贸易
然而,西方媒体普遍认为,鲁比奥的外交活动受到了美国政府新出台的关税政策的削弱,该政策针对的目标涵盖了此次东盟外长会的东道主马来西亚及与会各国代表。美国《时代》周刊引用了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9日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他指出:“如今,关税、出口限制以及投资壁垒已演变成地缘政治竞争中的有力工具。”马新社与星洲网的相关报道指出,在10日的会晤中,安瓦尔对鲁比奥表示,马来西亚坚信美国的单边主义举措将对自由贸易构成威胁,并可能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带来消极影响。
《纽约时报》指出,不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执政,美国在向亚洲国家展示其对该区域战略洞察力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今年三月,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对菲律宾和日本进行了访问,并再次强调了对这两国的坚定支持。然而,《时代》周刊透露,特朗普政府内的一些官员正积极倡导减少美国在亚洲的军事部署。
《时代》周刊指出,美国政府的行为正使美国对国际伙伴的承诺显得不可信,这其中包括减少美国在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参与度。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关闭导致数十个中低收入国家的数百万民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这些国家中不乏东南亚国家。此外,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和签证政策的收紧也对东南亚国家的民众产生了影响。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系的马克·科根副教授指出,美国的整体外交政策实际上显示出一种撤退的趋势。
刁大明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在过去6个月内,特朗普政府并未将加强与盟友的关系、地区战略的布局,抑或是“印太战略1.0”的持续发展置于政策核心,反倒在处理俄乌冲突、中东地区问题等国际焦点事件上投入了更多精力,同时亦关注国内问题,如移民政策、减税措施以及关税调整等。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方面频繁提及“自由开放的印太”和“地区安全”等理念,却越来越难以得到各方的积极回应。鲁比奥此番访问亚洲的目的之一,在于延续“特朗普1.0”时代的“印太战略”,力图通过区域战略来推动大国间的竞争。然而,特朗普当前的政策却明显与此目标相悖。这一现象不仅暴露了美国国内政治派别间的矛盾,还显示了特朗普政府内部对于美国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定位以及与世界交往方式上存在显著分歧。
泰国、美国特派特约记者杨一、冯亚仁,以及环球时报记者王琪,还有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赵婧如和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