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岁月,各大国际豪华汽车品牌在市场上风光无限,各类收益源源不断。然而,近年来,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豪车巨头不得不走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乃至裁减员工的路径。最近,沃尔沃中国也传出了裁员的消息。那么,这些国际豪车巨头究竟将何去何从呢?
一、沃尔沃中国也裁员了?
界面新闻报道,沃尔沃在全球范围内宣布裁员3000人的消息之后,其中国区员工同样接到了裁员的通知。据界面新闻掌握的信息,沃尔沃近期针对中国区员工实施了裁员计划,这一举措主要影响的是上海技术研发中心的员工。受影响的岗位包括工程、研发以及供应链管理等,而裁员后的赔偿方案普遍为N+3个月工资,其中N代表员工的工作年限。
界面新闻向沃尔沃官方求证,暂未得到回应。
实际上,此次在中国地区的裁员行动,是沃尔沃之前公布的战略调整方案中的一个环节。该方案旨在全球范围内削减3000个职位。面对电动化进程的放缓、关税带来的压力,以及盈利能力和销售量的下滑,沃尔沃推出了一个总计180亿瑞典克朗的减支增效项目,预计将在2026年完成。
此前媒体报道指出,作为调整企业结构、削减开支举措的一部分,全球范围内的裁员行动主要针对的是行政、研发以及战略等部门,涉及的大多数岗位位于瑞典本土,而小部分岗位则分布在全球其他市场。沃尔沃在声明中透露,此次裁员行动将影响公司约15%的白领员工,即办公室员工。此举预计将带来约15亿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约11亿元)的一次性重组费用。公司计划在今年秋季之前完成新的组织架构调整。
沃尔沃员工向界面新闻透露,目前尚不清楚此次裁员的确切人数,各部门的裁员比例亦不尽相同,涵盖了从10%至70%不等。界面新闻进一步获悉,此次裁员过程进展迅速,员工于6月30日接到通知,随后分批进行面谈,至7月2日,流程已基本完成。
二、国际豪车巨头们到底该向何处去?
面对沃尔沃中国也启动了裁员计划,我们究竟该如何解读这一现象?这些国际豪华汽车制造商的未来发展方向又在哪里?
近年来,汽车产业遭遇了史无前例的艰难考验,原材料价格起伏不定、芯片供应紧张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持续上升,这些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导致汽车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作为豪华车领域的佼佼者,沃尔沃在安全技术及北欧设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它也难以完全摆脱这一困境。财务负担日渐加剧,以至于公司不得不撤销对25、26年度的财务预期,这一举措无疑向市场释放了一个警示信号。在这种背景下,裁员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直接方法之一。沃尔沃通过优化人员配置,减少人力成本,力图在严峻的财务状况中寻求一线生机,从而保证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盈利水平。此做法非沃尔沃独有,而是整个汽车行业在面临成本压力时普遍采取的应对措施之一。
其次,目前汽车市场的价格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沃尔沃所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以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为首,众多高端品牌纷纷投身于这场价格战中,导致整个豪华车市场的定价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沃尔沃依靠一定的价格优势,在普通品牌与一线豪华品牌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然而,竞争愈发激烈,BBA等品牌纷纷降价,消费者在相同价位下拥有了更丰富的车型选择。仅靠降价,沃尔沃难以再赢得消费者的喜爱。更糟糕的是,降价带来的利润微薄,迫使沃尔沃不得不采取裁员等措施来削减运营成本,以保持企业的盈利水平。
第三,近期沃尔沃在汽车研发与创新领域的表现并未达到预期。相较之下,国内新兴造车企业不断推出新车型,技术革新也层出不穷。沃尔沃的产品更新速度显得较为缓慢。新推出的车型大多只是经过改款或优化,缺乏真正的创新与突破。据沃尔沃员工反映,“沃尔沃新推出的改款车型改动有限”,这导致其产品竞争力逐步减弱。面对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沃尔沃在这些技术领域的进步相对滞后,未能达到消费者的预期。
第四,在国际高端汽车市场中,削减员工人数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已变得普遍,众多豪华汽车制造商都曾实施或正计划采取此类策略来应对市场挑战。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仅仅裁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豪华汽车巨头所遭遇的难题,这仅仅是在困境中的一种自救方式。若要真正实现长期发展,关键在于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升级和创新突破。豪华汽车品牌需增强对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这既包括对传统汽车技术的改良,亦需主动开拓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尖端技术板块,以塑造满足未来出行趋势的全新产品线,这无疑是扭转局势的最高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