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重振造船业被泼冷水:美国造船能力不及中国1/200
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声称将致力于“复兴美国船舶制造业”,并承诺将其“带回到美国本土”。然而,有观点认为,自二战以来,美国船舶制造业一直处于低靡状态,目前在全球造船领域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难以与实力雄厚的中国船舶制造业相抗衡。
《日本经济新闻》于3月6日发表文章指出,受制造业萎缩及劳动力不足等多重因素作用,美国在船舶建造与维修方面的实力近年来大幅下降,已无法顺利制造最先进的军舰。目前,我国造船能力已超过美国200倍,特朗普政府若试图复兴造船业,无疑将遭遇重重挑战。
文章指出,美国曾被誉为“全球造船业的领军者”,在1944年达到巅峰时,其造船业创造了超过140万个就业岗位。然而,二战结束后,美国造船业陷入了长期低迷,产业规模急剧缩小。截至2024年12月,该行业的劳动力数量已降至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
美国近年来在建造和维修舰艇方面能力下降,导致其难以顺利生产最先进的舰艇。据政府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船舶建造与维修行业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军事订单,其中军舰占据了78%的比例,而商船仅占21%。
2023年,美国国会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中提到,70年代期间,美国每年建造的船舶总吨位占据全球总量的5%,换算下来,相当于每年新增15至25艘新船。然而,自80年代起,这一比例降至每年大约5艘,并且这一趋势至今未变。
美国费城造船厂
相较之下,我国船舶制造业近年来实现了飞速发展。根据英国克拉克森调查公司的研究数据,截止到2023年,我国船舶建造能力已超过全球总量的半数。此外,美国海军情报部门预测,我国船舶建造能力已相当于美国的232倍。
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统计信息,在2024年的全年度,我国在造船领域完成的生产量、新获得的订单数以及已掌握的订单量这三个关键数据,在全球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5.7%、74.1%以及63.1%。我国造船业完成量达到4818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3.8%;新签订单总量为113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率高达58.8%;至12月底,待执行订单累计达到20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7%。
《日本经济新闻》强调,我国造船实力增长不仅体现在商船领域,更在军舰等美国曾长期占据优势的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海洋贸易领域,我国的优势地位也在不断巩固。据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预测,到2023年,我国在全球海上运输量中的占比已达到40%。
截至2023年,我国建造的商船总吨位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而美国所占比例仅为0.1%。据美国Axios新闻网报道截图显示。
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领导下的政府正致力于增强本国造船实力,旨在与我国在造船领域展开竞争。在3月4日的美国国会联席会议上,特朗普总统发表讲话,强调要“复兴美国造船业”,并主张将这一行业带回美国,认为这是其天然的归属地。他计划在白宫设立专门的造船办公室,并实施特别的税收减免政策。
美国造船商协会,代表140多家企业,对特朗普的政策表示赞同,认为这有助于重振美国商船与军舰的建造实力。协会主席马修·帕克斯顿指出,各成员企业均已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设计和制造属于美国的商船与军舰。
美国Axios新闻网报道指出,受造船厂关闭以及新冠疫情加剧劳动力短缺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国的造船业已经遭受了严重的衰退。具体来看,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提供的数据,美国海军若要实现其扩充规模的目标,每年需投入数百亿美元,并且这一过程将持续长达30年之久。
去年12月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海军的作战舰艇总数达到了296艘,这些舰艇涵盖了航空母舰、潜艇、水面战斗舰艇、两栖舰艇以及后勤和支援舰艇等多个类别。美国海军正致力于将其舰艇数量扩展至381艘,而这一目标并未将众多无人设备计算在内。
《日本经济新闻》强调,造船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那些机械化程度高的大规模船厂,由于能以较低的成本不断生产船只,因而更具竞争力。目前,美国造船能力仅相当于中国的1/200,且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短缺问题。特朗普政府若想新建船厂并提升竞争力,面临重重困难。
美国密歇根大学工程系的戴维·辛格教授指出,我国在干散货船等具有竞争力的领域,美国难以与之匹敌。若美国希望振兴造船业,或许需与掌握先进造船技术的韩国、日本等国家展开合作。
除此之外,美国正试图利用征收“入港费”等策略来削弱我国船舶制造业。据路透社最新消息,上个月,美国贸易代表机构提出了一项计划,即对驶入美国港口的我国制造船舶征收费用,规定每次船只进港,最高费用可达100万美元。
世界航运理事会的主管乔·克拉梅克指出,该政策可能会让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付高达300亿美元的额外费用,同时也会使得美国商品的出口航运成本成倍增加。集装箱货轮运营商ONE的领导人杰雷米·尼克松用比喻形容道,收取港口费用就像是“投出了一记曲线球”,并非直接瞄准目标,反而会在运输过程中对远洋运输业及其客户造成损害。
路透社分析指出,在不久的将来,航运业可能会减少货轮驶入美国港口的频率,以此减少成本。据业内人士透露,这可能导致大量额外货物在港口积压,进而使得进口商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向零售商和制造商交付货物,同时出口商也难以找到可供运输的货轮,从而阻碍全球贸易的顺畅流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于3月10日就美国政府的相关计划发表评论,指出征收港口费用、对货物装卸设备加征关税等举措,不仅对双方都有害无益,还导致全球海运成本上升,破坏了全球产供链的稳定,同时加剧了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损害了美国消费者及企业的利益,且无法真正提振美国造船业的发展。我们强烈要求美方正视事实,遵守多边规则,并立即纠正其错误行为。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捍卫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