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 Siri屡次未能按时交付之后,苹果公司似乎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坚持自主研发,转而决定直接采用第三方提供的AI模型。
今晨消息,彭博社引述内部知情者透露,苹果公司正在考虑采纳Anthropic或OpenAI开发的大规模语言模型,旨在对新版Siri进行测试。同时,该公司已向对方提出要求,希望他们能协助适配其专有的云计算平台。
若项目最终得以实施,那么这一举措无疑将标志着苹果公司在Siri发展战略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报道指出,若苹果选择放弃自主研发并转向外部方案,那么其Siri的智能水平有望在来年赶超Android阵营的AI助手,同时这也有助于苹果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摆脱“AI领域落后者”的标签。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苹果对于第三方模型的评估工作尚在初级阶段,并未形成最终结论。与此同时,苹果公司内部正加紧推进一个名为“LLM Siri”的项目,该项目的核心是依托自研模型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
先前已有消息传出,苹果公司在瑞士的苏黎世设立了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团队,该团队正在致力于研发新一代Siri的软件架构。在这个架构中,有一个名为LLM Siri的模型,它是一款完全依托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单一模型”。该模型旨在使Siri变得更加自然流畅,提升其对话能力,并增强其信息整合的技能。
发稿截止之时,苹果公司、Anthropic以及OpenAI对于合作事宜均未作出任何评论回应。
苹果的自研技术似乎不再那么吸引人,据悉GPT或Claude可能将接手AI Siri的核心智能。
Siri的此次战略调整,其伏笔实际上在数月前的一次管理层变动中就已经埋下。
先前报道中已指出,Mike Rockwell,Vision Pro头显项目的负责人,已不再承担该项目的职责,而是转任负责Siri虚拟助手的开发工作,并开始向软件部门主管Craig Federighi汇报。
与此同时,前Siri项目负责人John Giannandrea在Apple智能产品反响平平的情况下,其影响力逐渐减弱,从权力核心中逐渐退去。若苹果公司最终选择与第三方模型合作,Giannandrea不仅将失去对Siri的掌控,连他原本负责的机器人项目也将一并被收回。
报道显示,自Rockwell于三月接管Siri项目以来,他迅速召集团队对众多技术路径进行了评估,这些路径包括苹果自主研发的模型,以及Claude、GPT、Google Gemini等第三方提供的模型方案。
经过多轮的测试评估,Rockwell和公司众多高层管理人员共同认定,Anthropic的技术解决方案最为契合Siri的应用需求。紧接着,苹果公司企业发展的副总裁Adrian Perica立即着手,与Anthropic公司进行了初步的商务洽谈。
知情人士透露,Anthropic的报价并不算低廉:其授权协议的金额每年都在递增,累积总额有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这一点显然与苹果公司一贯坚持的成本控制原则存在较大差异。
于是,苹果也在准备Plan B。
若谈判失败,OpenAI将作为一个更具“弹性”的替代方案存在,甚至可能探索其他模型的可能性。然而,不论与哪方合作,一个原则始终如一:该模型必须在苹果的操作系统上运行。
在与Anthropic及OpenAI的交流过程中,苹果公司明确提出,希望对方能够为Claude和GPT打造专属版本,并确保这些版本能够在Apple Private Cloud Compute的私有云计算平台上顺利运行。
苹果公司认为,采用自研芯片和自控服务器,而非借助外部云服务,能更有效地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实际上,自从Apple Intelligence问世以来,苹果公司曾试图将某些人工智能功能实现本地化操作,比如邮件内容的概要以及Genmoji表情的生成等,然而,由于设备端的模型性能有所局限,那些需要复杂推理和生成的任务最终还是需要借助云端强大的计算能力。
在今年的WWDC盛会上,苹果公司宣布将在稍后时间点推出本地模型API,此举旨在让开发者得以开发依托于设备端模型的应用程序。
然而,目前尚未公布是否将开放第三方应用对云端模型的访问权限,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苹果的云服务器目前尚不能承受众多第三方AI服务同时进行访问的压力。
尽管如此,苹果公司内部依然坚持不放弃自主研发模型在本地功能和开发者工具领域的主导权。然而,基础模型团队的工程师们却担忧,如果Siri的底层技术转向使用外部模型,那么其他产品线也可能相继放弃自研技术。
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去年公布的Xcode编码助手项目Swift Assist已于一个月前暂停。作为替代,新一代Xcode将融入GPT和Claude技术,开发者将享有自由选择调用相应模型的权限。
Siri项目转向外部模型的传闻一经传出,苹果公司自研基础模型团队的士气便迅速陷入低谷。
据消息透露,苹果公司内部负责研发基础模型的团队规模不大,仅有百人左右,该团队由前谷歌工程师庞荣明担任负责人。这个团队一度被认为是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转型的关键动力,但近几个月来,其活跃度似乎有所下降。
人才流失问题也浮出水面。
Meta向顶尖人工智能工程师伸出了年薪高达1000万美元的招聘之手。与此同时,苹果公司提供的薪酬通常仅相当于市场行情的一半。在过去的数月里,众多精英人才纷纷离职,甚至有消息称MLX团队曾一度考虑集体辞职。
上周,苹果公司大语言模型研究领域的资深工程师Tom Gunter宣布了他将离职的消息。这位在苹果公司工作了8年之久的核心成员,其离去在基础模型团队内部引发了广泛的波动和震动。
此外,据熟悉苹果AI团队运作的人士透露,该团队目前正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方向上的模糊性。尽管苹果已经批准了一项高达数十亿美元的预算,用于支持2026年运行其自主研发的云端模型,但对于之后的规划,目前仍然缺乏具体的安排。
二、抢跑十四年的Siri,是如何掉队的
Siri的落后并非短期内形成。在此之前,彭博社的记者马克·古尔曼曾详细指出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战略上的几项关键失误:
公司高层在战略方向上存在显著分歧,软件部门的负责人克雷格·费德里吉认为人工智能只是辅助功能而非主打卖点,导致投入资源不足。同时,外部聘请的AI高管吉安南德雷亚难以融入现有管理层,改革进程因此遭遇阻碍。
苹果对隐私保护的高度重视以及严格的爬虫管控措施,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收集造成了显著的限制。
组织架构较为分散,Siri项目、机器学习研究以及测试等职能分别由不同的团队负责,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Siri的架构较为陈旧,其底层代码与新兴的人工智能功能难以有效融合,加之过于激进的宣传策略,导致项目进度不断延误。
有曾与库克共事的同仁透露:“Tim是苹果公司内部对人工智能最为坚定拥护的一员,他时常对Siri在功能上落后于Alexa而感到失望,同时对苹果在智能家居领域的进展缓慢也表达了不满。”
2018年,Giannandrea离开谷歌,加盟苹果,起初他怀揣着硅谷典型的理想主义信念。他看重的是苹果所采用的封闭式系统:单次部署,就能让数十亿设备作出响应。
他很快便察觉到,公司必须投入数十亿资金用于大规模的测试以及数据标注的培训,以确保机器学习模型的顺利训练。为此,他争取到了相应的预算,从谷歌招募了顶尖的AI研究专家,并扩大了测试与数据分析的团队规模。
他开始对Siri进行系统性的改造,更换了之前的负责人,同时提出削减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特性。
他向同事们透露,这样的操作有助于缩减Siri的代码规模,从而使团队能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核心功能的开发中。此外,他对汽车项目抱有疑虑,在他短暂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期间,该项目最终被取消,随之数百名AI工程师也被调回到了他负责的部门。
尽管如此,Giannandrea的改革举步维艰。
Federighi依旧对AI的大规模投资持保留态度,他并不认为人工智能是个人电脑或移动设备的核心特性,因此他不愿在这方面投入过多,以免干扰到iPhone、Mac和iPad系统每年的常规更新。这恰恰体现了他一贯的个性特点,那就是不喜奢侈浪费,更不擅长孤注一掷。
其他管理层成员亦持有相似的谨慎立场。“在这个AI领域,你只有投入资金才能预知最终能研发出何种产品,”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指出,“然而,苹果的策略却是,必须从一开始就确立产品的具体形态。”
今年三月,Siri的新版本发布计划被推迟。同时,苹果公司已将相关广告从YouTube及各大电视频道中撤除。
Robby Walker,这位曾主管Siri的高级总监,试图提振Siri团队的士气。他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比喻:“我们已航行数百英里,打破了纪录,却未能抵达夏威夷。”其寓意是:人们并不在意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他们只关注你是否成功抵达终点。
Walker紧接着布置了新的指令:着手开发iOS 19(现升级为iOS 26)的相关功能,并力争尽快将其推向市场。然而,他也坦言,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的特性尚不稳定,至于这些功能能否最终发布,以及具体发布的时间,目前尚属未知。
Siri团队的部分成员指出,Walker的观点实际上并未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他们表示,目前尚存数百个漏洞,修复一个却如同打地鼠游戏般频繁。
更深层的问题在架构上。
苹果对Siri的架构进行了分割——旧代码依旧负责原有的功能,例如设置闹钟;而新代码则负责那些需要调用个人数据的智能功能。这种将代码拼接起来的策略初衷是为了尽快推出新功能,然而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集成过程中频繁出现的问题导致了项目的进一步推迟。
员工反映,独立的功能测试效果尚可,然而一旦这些功能被纳入Siri的整体系统中,问题便接踵而至,系统开始出现不稳定现象。
目前,Federighi和Rockwell等高层管理人员愈发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在较短的时间内积极采纳外部技术,对于推动人工智能的转型至关重要。他们觉得,鉴于目前自家研发的模型表现不尽如人意,与其固守己见,不如寻求与第三方机构展开合作。
这条路,很像今天的三星。
尽管三星将多项功能整合命名为“Galaxy AI”,然而,这些功能中的多数实际上是以Google Gemini为基础开发的。同时,Anthropic公司也在为亚马逊最新版的Alexa+提供技术支持。
苹果公司曾评估过收购Perplexity以增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并且曾一度与前OpenAI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所创立的AI初创企业Thinking Machines Lab进行过初步交流。
眼下,苹果正站在Siri的十字路口。
持续进行自主研发,这便意味着必须承受发展迟缓的压力,在技术领域的激烈竞争中,用宝贵的时间争取一次逆转胜的机会;然而,选择引入第三方的外部模型,尽管在短期内或许能让Siri显得更加智能,却也可能破坏苹果长期坚守的封闭生态系统,进而导致团队内部士气低落。
在这两条路径间,任何犹豫不决都可能导致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中失去更重要的优势。是选择稳步推进、逐步加速,还是放手一搏、冒险尝试提速超车?苹果亟需迅速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