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王汉中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这一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关键性发现。他们首次阐明了分子伴侣基因BnaC01.CCT8对油菜产量调控的分子机理,并成功鉴定出优质等位基因。这些成果为油菜的高产分子育种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油菜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油料植物,其年产量在国产油料作物中占据了超过一半的比例,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王汉中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运用化学诱变和图位克隆等先进技术,经过长达五年的深入探究,最终成功识别出对油菜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基因BnaC01.CCT8。
据悉,该基因与团队先前发现的油菜产量关键基因BnARF18结合,形成了蛋白质复合物,进而构建了一个特殊的调控网络,该网络能够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并抑制茉莉酸的合成。这一过程有效地促进了角果的伸长和籽粒的发育。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过表达此基因的油菜新品种展现出显著的增产特性,具体表现为角果长度平均增长11.6%,千粒重提升24.6%,单株产量增加25.3%。
目前,该团队已对全国范围内的163份油菜资源进行了基因型分析,成功研发了相应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培育高产油菜新品种的工作中,此举将为确保我国粮油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该研究受益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金支持,同时亦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此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以及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也对本研究提供了资金援助。(宋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