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在其新闻公告中宣布,这些新当选的成员在RNA研究、植物生物学、流行病学以及分子医学等多个领域均展现了非凡的科研实力。他们因这一殊荣而得以成为拥有超过2100名生命科学家成员的学术团体的一员,该团体遍布欧洲及全球各地。
EMBO的一大亮点是其成员在科研领域的杰出成就及无私奉献。全球合作是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每年选出的新成员和准成员为我们的集体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启迪。我们深感荣幸,热烈欢迎这些杰出科学家成为EMBO的一员。我们坚信,他们的思想和贡献将为组织注入新的活力,并助力全球生命科学的进步。”EMBO 主任 Fiona Watt 表示。
据相关消息,先前共有13名来自我国大陆的科研工作者被选为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的外籍会员。杨焕明院士于2006年加入,李家洋院士和施一公院士在2013年当选,王晓东院士则是在2014年获得荣誉,紧随其后的是2015年的邵峰院士和曹雪涛院士。2016年,高福院士和吴虹教授被选入,裴端卿教授在2018年加入,康乐院士则在2022年获得认可。2023年,颜宁院士成为新成员,而2024年,饶子和院士与杨贞标教授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高彩霞在2023年成功跻身“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她的研究方案围绕快速驯化这一核心理念,致力于研究如何定向培育优良变异,力求在基因组大尺度精准操控和植物高效再生领域突破技术难关,对野生植物进行系统性改造,旨在培育出适应力强、未来可广泛应用的作物。
新基石研究员高彩霞|图源:参考资料
高彩霞持续投身于植物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独立研发,并专注于其在作物育种领域的应用。她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例CRISPR技术编辑的植物品种(该成就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收录为2016年十大技术突破之一),同时推动了植物基因组编辑技术从CRISPR敲除、碱基编辑、引导编辑到实现大片段插入的连续技术升级。
此外,高彩霞全面解析了基因组编辑科学领域的关键难题,包括构建了不依赖CRISPR技术的基因组编辑新体系,开创了基于AI的蛋白质聚类新途径,并研发了全新的碱基编辑器,从而在基因组编辑的基础技术层面实现了创新突破。她解决了大豆基因编辑的难题,打破了碱基编辑的瓶颈,使我国在植物基因组编辑与应用领域迈向了世界前沿。
EMBO于1964年成立,属于一种会员制的学术团体。成员们广泛投身于EMBO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共同决定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他们或在EMBO理事会及不同委员会中担任要职,或在EMBO出版社的期刊担任编委,亦或参与科研资助申请的评审流程。每年,新增成员均由在任的EMBO会员提名并经过选举产生。这一选拔机制保证了参与者的学术背景覆盖广泛的研究领域,并能迅速适应学科进步中的新兴动向。
2025年,60位新当选的EMBO会士分散于18个欧洲分子生物学会议组织(EMBC)的成员国。EMBC,作为一家政府间国际组织,主要负责资助EMBO的核心项目和活动。与此同时,还有9位新当选的EMBO外籍会士,他们分别来自欧洲以外的6个国家。此次新当选的成员中,女性成员共有29位,占比达到了42%;而男性成员则有40位,占比为58%。
据调查,EMBO会士主要是指那些在欧洲享有盛誉的分子生物学家,他们不仅拥有组织的全部权利和义务,而且地位显赫;而EMBO外籍会士则主要针对欧洲以外的杰出科学家进行表彰,尽管他们也获得了较高的荣誉,但在组织决策方面权限相对较小,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荣誉感。EMBO设立附属会员的初衷是为了拓宽其国际影响力,同时增进欧洲以及全球分子生物学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宣布,一批杰出的生命科学家被选为该组织的成员。这些科学家因其卓越的研究成就和对科学领域的贡献而被认可。他们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EMBO的成员阵容,并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
该链接指向的文章中,明确指出了对特定内容的严格限制,不得擅自修改或篡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该网站禁止对专业资料进行篡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以维护科学研究的严肃性。
该链接指向的内容,请勿擅自修改,严格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