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气温攀升,雷暴天气频繁,广州某些区域蛇类出没活动增多。7月2日夜晚,广州天河CBD的——国际贸易中心一楼某银行门前,竟然出现了一条活蛇。幸运的是,并未有市民因此受伤,然而这一事件还是引起了众多人对蛇咬等意外状况的高度关注。
为了增强民众的应急处理能力,广州市卫生健康部门发布了蛇类咬伤救治指定医院的名单,具体列出了各区域负责接诊的医疗机构以及抗蛇毒血清的储备状况,同时公布了由官方推荐的市民自救措施和就医流程。
广州各区蛇伤救治定点医院信息公布
广州市卫健委透露,目前全市各区均设有专门治疗蛇伤的医院,并且这些医院均储备了充足的抗蛇毒血清,而且患者使用这些血清的费用可以通过医疗保险进行报销。
广东毒蛇有33种,常见蛇毒都有血清
不同毒性的蛇咬对应着不同的血清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毒蛇咬伤纳入了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却常被忽视的热带病范畴。在我国,4月至10月是蛇类活动频繁的季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每年大约有25万至28万人遭受毒蛇咬伤。这些蛇伤患者的致残率竟高达35.18%。
蛇这类动物体温会随外界环境变化,通常在炎热的夏季活动频繁,它们常出没在草丛、树林以及河畔等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急诊科的副主任医师温健文指出,广东省内毒蛇种类繁多,共有33种,其中包括银环蛇(又称过基峡)、眼镜蛇(别称饭铲头)、眼镜王蛇(亦称过山风)、竹叶青蛇以及五步蛇等。
这些蛇类的毒性可以细分为三个主要类别——神经毒性、细胞毒性以及血液毒性。此外,某些蛇种(如眼镜王蛇、蝮蛇)的毒液则兼具多种毒性成分。
神经毒素,如金环蛇、银环蛇和海蛇所产生,主要侵袭神经系统。患者一旦中毒,伤口通常不会出现红肿或疼痛的症状,然而,他们可能会经历头晕、四肢麻木、无力,甚至可能导致瘫痪。在严重病例中,呼吸肌肉可能会麻痹,进而引发窒息并导致死亡。
细胞毒,尤其在广东地区,多由混合毒性的眼镜蛇所分泌,它对局部组织具有显著的破坏力。遭受此类蛇咬后,伤口会出现肿胀、变黑,伴随水疱形成和组织坏死。此外,它还具备心脏毒性,可能导致循环系统衰竭。
血液毒,如竹叶青和五步蛇之毒,主要作用于血液系统,尤其是对凝血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常感到伤口剧痛,并出现身体多部位出血。严重病例中,甚至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和循环衰竭。
官方建议:普通人被毒蛇咬伤后应该怎么处理?
蛇类具备攻击性特征,一旦与人遭遇,便面临遭受咬伤的潜在威胁。遭遇蛇咬后,请依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处理:↓↓↓
1.缓步撤离(请标蓝)
尽量保持镇定,对被咬部位的动作加以控制,立即缓慢地撤离现场,疾跑只会促使毒素更快地扩散开来。
2.记住特征(请标蓝)
务必牢记蛇的基本形态、舌头的特点、身上的花纹以及颜色等特征,并且最好能够记录下来,比如通过拍照,这样医生就能更准确地选择药物。切记不要试图捕捉或击打蛇,以免遭受再次咬伤的危险。
3.及时取下配饰(请标蓝)
移除附着在患病肢体上的手镯、戒指以及鞋子等可能引起束缚的物品,以避免因肿胀加剧而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4.固定并清理伤口(请标蓝)
以绷带(尤其是弹性绷带)对受伤的肢体进行缠绕,以降低蛇毒的蔓延速度。与此同时,使用夹板或是树枝对受伤的肢体进行稳固固定。
伤口部位请勿直接用水冲洗,而应选用湿润的洁净布料轻柔地擦拭以清除污垢。彻底清洁后,请用另一块无菌布料敷盖伤口。完成初步处理之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者借助交通工具将患者送往医院。若身边无交通工具,则建议有人将患者背至医院接受治疗。
市卫生健康部门提醒,夏日蛇类活动频繁,大家在户外游玩时,最好选择长袖长裤和高帮鞋,同时将裤腿系牢。尽量避免触碰草丛、石头或洞穴,可以用木棍轻轻敲打四周。在四肢部位涂抹硫磺膏或喷风油精以防蛇咬。若不幸被蛇咬伤,务必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