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是病吗?
近期,上游新闻报道指出,河北省的一家医院应患者要求增设了“不愿工作门诊”。随着“学习障碍门诊”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成年人对于职场疲劳的诊疗需求同样应当引起重视——这并非戏言,实则是对劳动者精神健康的深切关注。
人们匆忙忙碌,往往不过是为了区区几两碎银;而这碎银几两,却能够缓解世间种种慌乱。打工族总会有各种必须工作的原因,然而,若你因工作而感到疲惫不堪、情绪波动不定、对工作产生痛苦感,那么实际上可能你已经陷入了职业倦怠的状态。
网络上众多人士以幽默的方式戏称“进去后发现没有医生,原来医生也不喜欢上班”,这一现象揭示了“工作之苦”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正如医生所言,各行各业都存在着职业倦怠。然而,现实中这家门诊自挂牌两个月以来,就诊患者数量并不多,这表明大多数人已将“工作之苦”视为一种常态,而非需要医学干预的问题。
这表明社会对职场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存在不足。很多人将工作中的疲惫和无力感当作正常现象,即使遇到严重的心理问题,也因为担心被贴上“脆弱”或“做作”的标签,而不愿意寻求医疗帮助。此外,在当今职场中,人际关系的压力、对绩效的焦虑以及价值感的缺失等系统性问题,使得职业倦怠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设立“不爱上班门诊”标志着一项积极的举措。这一举措提示我们,迫切需要重视职场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教育,消除对心理疾病的误解;企业亦需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改善工作环境,并给予员工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唯有如此,方能促使更多人勇敢面对心理困扰,积极寻求援助,使“不爱上班”的困扰不再成为难以启齿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