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高考志愿填报即将启动,对于那些成绩仅略高于本科录取线边缘的家庭而言,此刻或许正面临着极大的困扰。
面前仅有两条路径可选:一是前往三四线城市乃至更小的城市,就读一所公立的二本院校;二是下定决心前往大城市(诸如省会城市、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就读一所民办本科院校,亦或是独立学院。
然而,问题在于,若选择在大城市就读民办学校,学费昂贵,一年至少数万元,四年累计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若在小城市就读本科,又担忧孩子未来的实习与就业问题,甚至担心校友资源也难以充分利用。
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鸡头凤尾”该怎么选?
经济成本:大城市VS小城市
首先,我的看法是:在孩子成绩超过本科录取分数线,并且家庭经济状况允许的前提下,建议让孩子前往大城市的民办高校深造。
或许有人会感到不悦,尽管在那些小城市就读的是公立的“二本”院校,但毕竟拥有“公立”这一称号,听起来颇为悦耳,而且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似乎也相对较高。
这类位于大城市的民办院校,本质上属于民办性质,其学费标准更是居高不下,常常达到每年两三万元,甚至更高,累积四年的费用至少在十万元以上。
确实,与公立本科院校普遍收取的约5000元学费相比,大都市中的民办高校的学费数额相当可观。
搞清楚的关键在于,挑选大学不仅关乎学校的类型,更关乎一个家庭未来四年的“潜在资源库”,以及孩子未来人生道路的“规划明确度”。
这账要真算明白,得把眼光放长远。
我有一位来自河南安阳的老乡,他的孩子去年报考了上海的一所民办本科院校,该校的学费高达每年2.8万元,加上每月2000元的生活费,四年的总支出达到了20万元;而他的高中同学则选择了家乡地级市的公立学校,四年间的总费用仅为8万元。
乍一看,后者省了12万,但这12万真的是 “赚”到了吗?
我们直接来看他们的成本:那位在上海民办学校就读、专业是软件工程的同学,今年暑假在浦东张江的科技公司实习,月收入为2500元,而且晚上还要加班制作AI课件,这样算下来,他每月能收入大约4000元;而另一位选择留在老家的同学,专业是工商管理,由于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只得在一家连锁餐饮店做兼职,月薪仅为1500元。
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最显而易见的差异便是薪资水平的悬殊:毕业于上海民办大学的学子们,其起薪普遍在5000至6000元之间,而那些回到家乡的同学,若进入当地的小型企业,所能获得的月薪则仅限于3000元。
经过计算,前往上海的学生每年可额外赚取超过三万元,大约在四年的时间里,他们便能够弥补那12万元的额外学费支出。
观察直接成本方面,大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兼职岗位,诸如家教、直播助理、电信客服代表、健身教练助手等。
北京的兼职机会较多 图片来源:小红书
若能忍受辛劳,持之以恒,这样的兼职工作每月收入大约在2000元左右,完全可以满足日常开销,这在小城市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许多人并未充分认识到的一点是,那些选择在小城市就读公办二本院校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常常感到失望,原因在于他们发现要找到与自己专业相符的实习企业异常困难。
尤其是那些学习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专业的学生,即便成功获得心仪的工作机会,公司却常常会提出“优先考虑有大型企业实习经验者”的要求。
问题是,在当地,像样的企业寥寥无几,大型企业甚至没有设立任何分公司,因此他根本无法接触到这些大厂。
而且,现如今众多大城市的民办院校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存意愿,它们在专业设置上通常比公立院校更紧密地迎合市场需求。
如今,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媒体以及电竞管理等热门领域,多数由民办机构率先涉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现象愈发盛行,且颇具现实感。
换言之,对于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就读的民办学校学生来说,若能在大型的工厂、企业或合作单位进行实习和就业,相较于小城市,他们所拥有的机遇将会显著增加。
这情形宛如选购蔬菜:在小城市,蔬菜价格较为低廉,然而若想购买海鲜,便需远行,且未必能保证新鲜度;而在大都市,蔬菜价格相对较高,但只需走下楼梯便可见到超市,种类繁多,还有打折优惠可享受,更关键的是,能购得小城市难以寻觅的“珍品”——诸如各种有价值的实习机会和行业内的联系网络。
这种看不见的资源,才是就业最重要的“敲门砖”。
再来聊聊大城市的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大城市VS小城市
有人或许听闻过,“选择哪所大学,实则是在为未来的生活圈子做出决定”,此言非虚。
大城市与小城市提供的就业机遇,并非仅仅是“数量”上的差异,实则存在着“层次”上的悬殊。
应届毕业生在城市就业的分布比例数据,出自麦克思研究院发布的《就业蓝皮书》。
以金融领域为例,全国超过七成的上市公司集中在北上广深地区,尤其是上海浦东,外资企业数量更是高达两万余家。
在上海就读民办学校的学生,只要在校期间成功获得CFA(全球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他们同样能够与公立大学的学子们并肩参加各类竞赛。
我有一安徽阜阳的朋友,她的女儿此前刚好达到录取分数线,被浦东的一所民办大学金融专业录取,最终选择没有在本地就读某所二本院校。
该学校与众多沪上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女孩在大二时便取得了CFA证书,每逢周末便乘坐地铁前往陆家嘴参与企业开放日活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从而获得了难得的实习机遇。
毕业后,得益于在知名企业的实习背景以及所持有的专业资格证书,她成功进入了某家国际金融企业工作,目前年收入已超过十五万元。
若她选择在小城市就读公立本科,期望能够获得金融行业的高薪职位,恐怕实现这一愿望将颇为不易。
有些学习营销专业的学生,在部分小城市的公立大学三年级实习期间,通常能够得到回应的机会主要来自房产中介和超市营销岗位,而若想进入大型企业的市场部门,可能还未能达到所需的资格水平。
若您心怀不甘,打算前往省会城市试一试运气,或许真的有机会降临,然而公司却规定“每周需至少出勤五天”……那么,若学校有活动需要您出席,该如何应对?实习期间的住宿问题又该如何妥善解决呢?
即便是在一线城市寻找实习机会或谋求工作,同样会遇到诸多挑战,不仅难以平衡学业与工作,而且微薄的实习薪资甚至可能不足以承担日常的生活开销。
实在让人感到沮丧的是,即便愿意降低身份在一些超市或中介机构实习,但简历上所列的“负责日用品区销售”、“负责某某区域房屋租赁”等职责,与之前提到的那位上海民办金融专业女生的简历相比,其价值差距显而易见,并非微不足道。
你看,这就是大城市的“机会密度”优势。
并非小城镇毫无机遇可言,只是相较之下,大都市犹如一张筛网,筛孔更为细密,捕获到“大鱼”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更高。
与繁华的大都市相比,众多小城因生活节奏较为舒缓,校园内接触到的创新事物、新颖观念以及行业资讯可能略显滞后。
现今,在大城市,民办学校的学生有幸能够加入与特斯拉、华为等知名企业共同开展的实践项目,而这些项目涉及无人机、机器人等前沿专业。因此,他们毕业后进入大型企业的可能性相较于小城市公立学校的学生明显要大得多。
那些位于小城市的公立学校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他们的主要愿望可能仅仅是追求稳定,例如参加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或者选择回家。这样的保守氛围,对于这些学生的人生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之前所述相较,那些位于大城市的民办高校,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城市的优惠政策,它们如同近水楼台,为学生提供了前往大型企业、知名公司实习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积累实践经验、结识业界人士;到了毕业季节,众多大型企业的招聘活动更是直接进入校园设立摊位。
因此,选择大学并非是为了获取“学历证书”,而是为了获得一张“机会兑换券”。
大城市的民办院校,犹如一张能换取高额回报的优惠券,尽管购买时价格不菲,但在兑换时,所获得的机遇或许也会相对较高。
人生起点:大城市VS小城市
以考研为例,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的民办院校周边充斥着各类考研辅导机构,这些机构资料更新迅速。尽管学生报名参加培训班的花费相对较高,但大城市中的辅导班却能够提供更为可靠的教学指导。
即便如此,那些位于大城市的民办学校的学生,若是有心,亦能选择前往周边的一流公立大学旁听课程、聆听讲座,只要他们渴望求知,四周便充满了学习的机会。
我有个专升本的学生,之前是临港某民办高校的大专生。
他每个周末都雷打不动地乘坐地铁前往杨浦区的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听讲座,与那些来自985高校的学生们共同探讨学术问题,这种坚持激发了他继续深造的决心,促使他参加了专升本考试,并在成功考入上海的一所公办本科院校学习后,又顺利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
划重点:考公考编其实不受民办和公办学校背景限制!
在一些小城市中,若要寻觅可靠的考研辅导班,往往需前往省会城市,这样一来,路途费用和住宿开销便显著增加,导致备考效率大幅降低。
还有家庭最关心的落户和买房。
目前,伴随城市化的新阶段,众多一线及新兴一线城市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在落户政策上给予了较为宽松的条件。以杭州、广州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为例,只要在这些城市就读民办院校,并在毕业后缴纳足额的社保,即可实现落户。
杭州学历落户方式
上海五大新城涵盖了嘉定、青浦、松江、奉贤以及南汇等区域,其落户政策及条件相对更为宽泛,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院校的毕业生,在落户方面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或许有人会如此辩解,大城市的生活费用实在高昂,以至于连购房都变得遥不可及。
这话没毛病。
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假若得以摆脱现有的生活圈子,前往繁华的大都市奋力一搏,力求一个光明的未来,抑或是一生都安于小城,按部就班地过着日子?
毕竟,大城市的产业更新快,总能冒出新职业和新机遇。
例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跨境电商运营”行业,目前起薪普遍达到8000元,然而这类职位在小城市却鲜有踪影。然而,在一线城市,即便是民办院校的毕业生也能有机会涉足这一领域,一旦抓住机遇,薪资便有望迅速攀升。
最重要的是,不同的城市,也意味着孩子的人脉起点不同。
大学毕业生在小城市毕业后,普遍倾向于前往大城市寻求发展机会,同时,他们所能利用的校友资源也往往局限于那些经济较为繁荣的区域。
简单来说,选择大学就如同进行投资:位于小城市的公立本科院校相当于“定期储蓄”,虽然稳健,但收益相对较低;而位于大城市的私立本科院校则如同“成长型基金”,初始投入较高,然而未来收益潜力巨大。
不过,还是要客观分析。
都市中的私立院校固然有其优势,然而其高昂的学费确实令人咋舌,家庭在考虑是否就读时,必须权衡自身经济能力,切勿盲目跟风。
2025年民办大学学费TOP25
现今,无论是就读于公立高校还是私立院校,大学生们均有资格申请助学贷款。不过,各地在贷款政策及金额方面存在细微差异,需逐一进行详细咨询。
此外,还需考虑孩子自身的情况,毕竟在繁华的大都市中,诱惑无处不在,同学们的背景也千差万别。倘若孩子缺乏自律,仅仅换个环境沉迷于游戏和虚度光阴,那么即便身处再美好的城市,也不过是徒劳无功。此时,节约一些开支似乎更为明智。
若孩子打算继续深造,选择考研或考公务员稳定就业,那么选择小城市公办的二本院校会更加划算,毕竟在这样的环境中安心学习、节省开支,学校的名气也足以满足需求。
所以,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只有适合你的选择。
考虑到家庭状况、个人志向,以及孩子的性格特点,请务必谨慎作出选择。
大学只是人生旅程的起点,至于跑得如何,能跑多远,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的视野、能力和积累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