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的北京,会不会上演一出三国演义?
普京已明确表示将出席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仪式,此外,又有消息指出特朗普正在权衡是否访问我国。
如果这两位真的同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那画面该有多精彩?
普京访华板上钉钉
克里姆林宫于6月22日明确宣布,普京总统将在九月初对中国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期间他不仅将参与9月3日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庆典,还将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并非寻常的礼节性行程,而是一次承载着深厚战略意义的重大访问。
从时间分配来看,便能窥见一二。为期四天的访问时长在外交活动中已属较长,这表明双方商讨的事项颇多。据俄方透露,此次访问将着重探讨能源合作、军事技术交流,并对近期备受关注的“去美元化”支付体系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普京于今年五月完成俄罗斯红场阅兵仪式后,便开始筹备此行访华。自那时起,他在诸多国际平台上不断提及“反对霸权”以及“多极化”等议题,这些言论似乎颇为熟悉?确实如此,它们与中国倡导的多极化世界秩序理念不谋而合。
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总额攀升至240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实现了26.3%的显著增长。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压力,这一成就显得尤为突出。
中俄两国在贸易往来中,人民币与卢布的使用比例已突破九成五,"去美元化"的目标基本达成。普京总统此次访问我国,有望在相关领域推动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入。
特朗普访华悬念重重
《日经亚洲》在6月底披露,美国方面已成立了一个高级别的筹备小组,该小组正在积极筹备特朗普可能进行的访华之旅。尽管官方尚未公布确切消息,然而,种种迹象显示,这一消息并非无中生有。
6月10日在伦敦举行的中美稀土谈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次为期两天的私密会议,其核心议题集中在中国之前所实施的稀土出口管控措施。
经过一番协商,我国决定重启部分稀土矿产品的出口审核程序,并将采用许可证制度进行监管。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作出妥协,解除了对C919飞机零部件及若干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
这桩交易表面上看似乎是双方都能获益,然而深入思考后便能察觉,主导权实际上仍牢牢握在中国一方。究其原因,许可证的发放时间、发放对象以及发放数量,全权由我国决定。
尽管双方并未对外公布联合声明,然而,协议的具体内容却逐渐被媒体公之于众,这充分表明,这无疑是一个特朗普团队精心策划的铺垫举措。
若非此稀土合作协议,特朗普的访华之行将显得内容单薄,而如今有了这一合作基础,他便可理直气壮地宣称“我们实现了重大突破”。
据悉,特朗普计划携带众多美国企业首席执行官一同前往中国进行访问,这种将政府与企业结合的模式,与他去年五月访问沙特时采用的策略颇为相似。
9月前后决定访问我国并非轻率之举。那时普京正身处北京,若特朗普亦同往,便将成就全球三大势力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晤。
九三阅兵承载着深厚的史实象征,中俄两国在二战期间均为抗击法西斯的中坚力量,如今美国总统的加入,使得这一场景的震撼力愈发显著。
欧盟坐不住了
随着中美俄有望在北京举行一场"三国峰会",欧盟方面显得有些焦虑不安。在6月27日,我国外交部长王毅踏上欧洲之行,而他的第一站目的地便是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
王毅将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展开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标志着欧盟新一届委员会成立以来,双方首次就全面战略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此次对话选择在比利时举行,实属有意,因为这里不仅是欧盟的总部所在地,更是中欧间至关重要的“沟通枢纽”。
比利时同中国的交往始终维持着稳定的态势,2024年双边贸易总额攀升至258亿欧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5.2%。在生物制药、化工以及绿色债券等多个领域,两国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即便是在中欧贸易摩擦频仍的近年,比利时亦多次发挥调解者的作用,此次亦不例外。
在政治领域交流之外,金融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快步伐。6月11日,我国央行与欧洲央行成功举办了首次年度对话,双方就绿色金融、数字货币的监管以及人民币跨境支付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这一事件标志着中欧金融合作正式迈入了一个制度化的新阶段。
欧洲对人民币绿色债券的进展表现出极大兴趣。到了2024年年末,我国绿色债券的总额已攀升至1.9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大约有15%是在海外发行的。在这些海外发行的绿色债券中,欧洲市场占据了重要位置。我国方面期望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在欧洲地区的国际化进程。
欧盟内部存在显著分歧,法国期望在干邑反倾销案件上实现和解,并借此换取中国在电动车调查方面的宽松态度;与此同时,德国对汽车出口更为关注,倾向于保持与中国市场的良好关系。
中国采纳了“议题整合”的策略,通过全面谈判的形式促使欧盟内部达成一致,这一做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国际格局的关键变量
特朗普到底会不会访华,现在成了影响整个国际格局的关键变量。
若他果真莅临,九三阅兵之际将呈现一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景象:中美俄三国领导人齐聚北京,同框合影,此等场景自冷战结束以来尚属首次。
在象征层面,这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作为东道国的中国、作为传统霸权的美国以及作为传统大国的俄国,三者同台互动,所释放的信号远胜于任何外交宣言。
从实际效果来看,此举或许能促使某些具体问题的得到解决;若特朗普确实携企业家团队来访,那么他很可能将签署一系列商业合同。
202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攀升至6648亿美元,尽管较峰值有所回落,但依旧位居全球最关键的双边贸易伙伴之一。任何积极的迹象都极有可能促使这一数字持续攀升。
倘若特朗普最终决定不赴约,这便昭示着中美两国间的战略信任尚显不足,二者依旧处于战略上的竞争乃至对立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普京对中国进行访问将更显其重要性,中俄之间的合作关系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拓展。
不论结果如何,中国已通过这一系列的外交举措彰显了其主导地位。无论是稀土协议的达成,还是主场外交的举办,抑或是与欧盟的对话以及对俄国的访问,中国正按照自己的步伐,对国际关系的准则进行着重新塑造。
全球正翘首以盼九月的揭晓。特朗普是否将现身于天安门城楼之上?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将深刻影响未来数年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