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洛酮糖,这种微量的糖分,在无花果中得以存在,因此也被称作无花果糖。在此之前,它作为一种健康的糖分,已经在一些欧美国家获得了使用的批准。但是,在过去,生产阿洛酮糖的过程需要经过两个步骤的转化,每次的转化效率大约只有10%,而且与果糖混合提纯的成本很高,这使得阿洛酮糖的市场价格变得十分昂贵,以至于普通人难以消费得起。
要如何让这种健康型糖类产品普及于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中,让更多人受益?位于北京的合成生物创新企业微元合成,针对这一需求,致力于运用创新技术来扭转现状。“通过基因编辑和改造技术,我们培育出的微生物菌株能够直接吸收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阿洛酮糖。”微元合成的创始人兼CEO刘波生动地将其比作“细胞工厂”。细胞工厂启动后,传统工艺中的两步反应得以简化为一,转化效率大幅提高至八成,而且多余的葡萄糖也能被菌株有效代谢,从而彻底消除了分离的困扰。借助这项创新技术,阿洛酮糖的生产成本有望降低至原来的五成。
此次阿洛酮糖的批准,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健康糖选项,同时也将有助于激活我国生物制造领域的产能,促进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刘波向记者透露,我国是全球生物制造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然而,在此之前,大量产能主要用于生产果葡糖浆,这些产能往往利润微薄甚至亏损,进而导致部分产能处于闲置状态。此次阿洛酮糖获得批准,将有助于激活生物制造领域的闲置生产能力,同时也能激发食品饮料等消费市场的活力。目前,微元合成在秦皇岛的阿洛酮糖一期工厂已正式投入运营,而二期工厂的建设工作也已展开,预计将在2027年完成并投入使用。公司不仅与华北、东北、西北等区域的众多传统生物制造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且正加紧进行多个十万吨级产能的升级改造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华北的6万吨级产能改造项目预计将在今年10月份正式投入生产。
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作为我国北京和中国未来产业布局的重点,因此次获准而迎来了积极的进展。在此之前,尚无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原料获得官方批准的案例,而此次我们向卫健委提交的申请,无疑开创了先河。刘波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北京市和昌平区的相关部门在指导与对接方面给予了企业诸多支持。记者观察到,国家卫健委此次批准采纳的生产技术,与申报公司的专利技术紧密相连,比如在发酵工艺中使用的菌种正是该企业拥有的专利菌株AS10。这一情况表明,若企业未取得国家相关部门的行政许可,它们将不具备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资格,而且其生产的阿洛酮糖产品也无法在我国市场上合法销售。
成功获得批准之后,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药品等原料加快研发进程并迅速进入市场。刘波透露,公司目前掌握了多个与此相关的创新项目,比如通过生物合成技术实现叶黄素、甘露醇等物质的高效、低成本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