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侗族地区,每当夏日阵雨过后,天空中出现的那个绚丽的彩色圆环并非人们所熟知的彩虹,而是被当地人民称作“龙吃水”。
初次在寨子里目睹龙吞水景,那应该是在村小读书的年代。那六月,孩童的脸庞,变幻莫测。先前,暑气逼人,突然间,一团云彩飘然而至,在稻田的禾苗上洒下淡淡阴影,既不浓重也不稀疏,我们立刻用书包遮住头顶,急忙奔向生产队的晒谷坪仓库避雨。
村寨彩虹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母亲常常将这雨称作“虫雨”,似乎认为这样的雨水更容易滋生虫害。然而,多年以后,我才了解到,它其实还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别称——太阳雨。
瞧,龙正饮水。顺着伙伴们所指的方向,我家木屋后方自留地里的湾畔,竟然现出了绚丽的彩虹,它的一端连着寨边的讲溪坳,另一端则延伸至湾头最高的那片小田。“你们快去湾头瞧瞧,龙饮水之处,会有红螃蟹从龙身上跳下来。”干农活的成年人不经意间的一句闲谈,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寨子旁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沿着河流行至两三里处,河水便融入了宽阔的平溪。整个炎热的夏季,尤其是暑假期间,我们几乎成了小河的常客。大家心里都清楚哪些石头下面有鱼,一人能抱住的石头,便由一个人双手环绕着石头去摸。若是几人才能环抱的石头,便有几个人聚拢过来一起摸。
在石头下面很少能找到螃蟹的身影,唯有当我们将半个脸盆大小的石头掀开一半,才能寻觅到它们的踪迹。这些螃蟹极其机敏,一旦察觉到石头移动引发的浑浊水流,便会迅速躲藏,通常难以被发现。我们翻动石头时,总是小心翼翼地轻轻提起,将其在水下平稳地移动至另一侧,尽量避免引起螃蟹的警觉。捕捉螃蟹时,通常需要双手并用,紧紧按住其背壳,然后将其夹出水面。然而,我们尚显稚嫩的小手常常无法满足这些动作的精确度,常常被螃蟹那对强有力的钳子紧紧夹住手指和手掌,疼痛难忍,忍不住发出痛苦的呼喊。无奈之下,我们只得将手掌伸入水中,螃蟹便会立刻松开钳子,迅速逃离。而这时,我们疼得龇牙咧嘴,已经顾不上螃蟹了,只能任由它逃得无影无踪。
那湾中龙吐水时出现的鲜红螃蟹,或许并非寻常之物。出于好奇,我独自一人朝着湾口的方向前行。大约行至四五十米开外,我确实看到了那条“龙”仍旧停留在湾边的田地中。当我走近时,却发现“龙”已消失无踪,抬头仰望,天空中的“龙”依旧存在。我于是又返回四五十米,转身再看,那条“龙”依旧在那里。如此往返三四次,直至那条“龙”完全消失在视野中。我猜测着龙饮水的地方,仔细地搜寻了田里的稻根和水中的水草,却始终没有发现红螃蟹的影子。后来,我才明白,人们所说的龙饮水,其实是指彩虹。
今年七月,寨子里隆重举行庆祝尝新节五百周年的盛大仪式,我驱车驶过夹杂着阳光与雨滴的道路,抵达寨子后,立刻目睹了一道绚丽的彩虹横跨在寨子的边缘。我激动地打开车窗,邀请在车旁嬉戏的几个孩子一同前往湾头,去捕捉那些随龙饮水而落下的鲜红螃蟹,然而孩子们却愣住了,然后纷纷跑开了……
我目送那道绚丽的彩虹横跨天际,其七彩斑斓的光环装点着古老的侗族村落,一端勾连着内心深藏的乡村记忆,另一端则与现今的优裕生活紧密相连。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2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