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每当夜幕降临,总有一伙“神秘人物”在山林、公园、河堤等地穿梭,手持电筒、肩扛塑料袋,全神贯注地在树木间搜寻……据推测,他们绝大多数是在捕捉“知了猴”。据悉,近期许多人纷纷加入夜捕行列,将捉到的知了卖给餐馆,一天下来能收获12至15斤,纯利可达2000元以上。售价仅2元一只的“知了猴”竟有人一夜间捕获了600多只,这小小的昆虫为何如此受欢迎?有网友调侃,既然买不到,那就亲自动手去捕捉,全家总动员,参与抓捕“知了猴”的人数竟然超过了它们本身……
小陈在浙江余杭开设了一家面馆,每到这个时节,他便会推出特色“知了面”供顾客品尝。据他所说,大约在6月中旬,已有不少人为捕捉知了猴而登山,而再过一周左右,这种活动将愈发频繁。知了猴通常在夜间活跃,大约晚上8点钟是捕捉它们的黄金时段,而我通常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去收购。7月2日,一位来自青岛平度某批发市场的商户透露:“目前知了猴的价格是每斤105元。回想二十多年前,它的售价还只是十七八块钱一斤。”
青岛西海岸新区内,王培兵负责管理的60亩金蝉养殖场,今年迎来了首个丰收时节。“自6月15日起,金蝉便陆续出现,首个夜晚便捕获了超过一千只。”王培兵如此述说,这些金蝉均被饲养在柳树旁,在产量高峰期,一夜间可捕获数千只。然而,这种高峰期仅维持一周,随后产量逐渐减少,直至8月上旬,收获期将告一段落。
目前数量有限,售价也随之上涨,有的甚至卖到了每只2元,尽管如此,销量依然十分可观。
地位堪比小龙虾
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有网友坦言,他们之所以在夜晚不辞辛劳地捕捉蝉蛹,主要原因是——那味道实在太过诱人!
蝉的幼虫称为知了猴,其蛋白质含量丰富,滋味远胜于蝉。知了猴通常隐匿于枝叶之间,不易被发现。新蜕皮的知了猴最为鲜嫩,此时口感最佳,是捕捉的最佳时机。若延误一两个时辰,待其翅膀硬化后便会飞离。
山东地区流行以油炸、干煸和碎炒鸡蛋的方式烹制知了猴,这些做法在当地颇为常见。民间流传着“一只知了猴的价值相当于三个鸡蛋”的说法,其地位之高,可与小龙虾相提并论。
据相关报道,这种野生的“知了猴”不仅味道独特,且富含蛋白质,然而,其获取难度逐渐增加。因此,近年来,对其需求量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
为确保“知了猴”的新鲜度,山东、安徽等地的众多摊贩常在村口路旁设摊,一旦捕获便迅速将它们转卖给外地买家。这些摊贩的主要供货区域集中在山东、江苏、安徽等地,而今年新货的售价大致在每只1至1.5元之间。一些规模较大的店铺,其销量已经超过了2万只。
尽管知了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宜食用。同时,知了可能携带细菌、寄生虫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因此不宜过量食用。
特别是有以下情况的四类人群不宜食用:
过敏体质人群:知了含有异体蛋白,其引发人体过敏的概率较高,且往往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过敏症状。
肾病患者:知了的蛋白质可以增加肾脏负担,应限制食用。
痛风患者需注意:知了富含蛋白质,同时嘌呤含量亦较高,痛风患者若食用,病情可能会加剧。
肝病患者需注意:某些知了体内含有微量的有毒成分,若人体摄入,则需依赖肝细胞进行解毒处理,而肝功能不健全的患者可能会因此出现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