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宇航,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2025届本科毕业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保研的机会,投身于秋季校园招聘的浪潮中。他凭借出色的能力,成功斩获了比亚迪、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谊精细化工等四家知名企业的offer。目前,他已经与比亚迪正式签约。
以下是他讲述的就业故事:
我之所以决定投身职场而非继续学术研究,是因为我深刻认识到,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机遇往往稍纵即逝。相较于单纯追求学历的升级,我更倾向于通过职场的实际锻炼来锤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大学期间,我就已经明确了职业方向,并以务实的态度和行动,持续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设定了明确的职业方向,我在专业课程学习上始终保持严谨态度,不仅刻苦钻研理论,还积极以市场需求为指引,致力于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所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属于一个集众多领域于一体的新型专业,其中数字化制造技术、测试与控制技术等课程,对我迅速适应职场环境、在研发设计领域发挥个人才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专业知识学习之余,我还热衷于参与班级和社团的各项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机会,我持续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团队间的沟通技巧以及协作效能。
在秋季招聘活动开展前夕,我通过广泛查阅各类资料、参与行业研讨会等多种途径,对目标行业的发展动向和招聘要求有了深入的认识。此外,我还在课余时间努力拓展行业前沿知识,主动参与各类专业培训和实习计划,以期在即将到来的秋季招聘中做好充分准备。
面试前的首要任务,便是精心准备一份流利的自我介绍。在多数面试场合,自我介绍往往是开场的第一问,同时也是我们能够提前准备的部分。我们能够准备不同时长版本的自我介绍,除了提供基本资料,还可以借此机会展现自己与应聘职位的契合度以及个人的职业规划。
此外,我通过参与模拟面试等多种途径,持续锻炼并提升我的语言表达和随机应变技巧,旨在确保在正式面试场合中,我能保持自信与从容,举止得体,既向面试官展现了应有的敬意,也充分展示了我的个人才华和魅力。
求职之路上,我也曾遇到过诸多挑战与困难。
求职过程中首要面临的是如何获取求职资讯。起初,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我仅限于在几款求职应用中查找招聘信息,但最终能够得到回应的机会却极为有限。随后,在辅导员王晨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认识到拓宽信息渠道的重要性,开始留意“华理就业领航号”发布的资讯,积极参与企业校园招聘活动,并向往届的学长学姐请教……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搜集招聘信息和行业动态,我持续丰富了自己的人脉网络和信息来源。每天坚持定时查看这些资讯平台,并有的放矢地发送求职简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收到的回复数量逐渐增加,而且面试邀请也开始频繁到来。
求职过程中难免会有焦虑感,比如投递简历后没有收到回复,面试结束后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这种等待的滋味确实让人感到焦虑。然而,经过自我情绪的调节和朋友的协助,我逐渐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后意识到,这些等待并非我们能掌控的,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便足矣。面对未知,与其担忧不安,不如调整心态,迅速投入到下一场面试的准备中去。
面试失利时,这一经验同样适用。我的面试失利次数不少,起初常不自觉地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消极情绪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需学会合理疏导情绪,迅速调整心态,将注意力集中到下一场面试上,坚信自己终将找到合适的职位。面试失利后,我们应迅速进行自我反省,从失败的经历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在面试过程中哪些环节存在不足,进而迅速进行修正和自我调整。
这些挑战和磨砺,促使我不断汲取经验与教训,并致力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职业追求和发展路径。我衷心希望,所有在求职征途上的同学们都能勇敢前行,不畏艰难险阻,早日获得心仪的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