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众多游客参观博物馆时,不仅渴望目睹珍贵的馆藏珍品,更热衷于选购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既可食用、娱乐、观赏,又适合赠予他人。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最新报告,2024年,全国博物馆共举办了4.3万场展览,较上年增长1.53%;文创产品的销售收入达到了34.28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63.7%。那么,这些文创产品究竟为何能赢得游客的喜爱呢?博物馆里究竟隐藏着哪些穿越古今的“生意经”?
在成都的四川博物馆,游客们纷纷涌向镇馆之宝之一的镇水神兽石犀。观赏完这场丰富的文物盛宴之后,众多游客特地前往五楼的咖啡厅,体验那独具特色的新川式咖啡,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该款石犀形象的慕斯蛋糕,其设计灵感源自于馆中珍藏的“镇水神兽石犀”这一镇馆之宝。
据调查,成都博物馆基于石犀形象所设计的文创及食品类产品,涵盖了六大系列共计450种款式。其中,石犀主题的盲盒产品尤为引人注目,至今已实现收入302万元。为了使石犀这一陌生的文物更贴近消费者,设计师曾舟巧妙地将石犀与四川特色文化如熊猫、火锅、变脸等元素相结合,并运用了年轻人热衷的消费模式。
成都博物馆依托其丰富的馆藏文物,成功推出了上千种文化创意产品。这些产品的销售收入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2022年的营业额达到了939万元,2023年这一数字激增至3565万元,而到了2024年,更是攀升至5147万元。
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内,文博图书已占据了馆内一半的面积。沉寂千年的三星堆遗址一经唤醒,便震惊了世界,每一件珍宝背后都隐藏着无数的谜题,而这些文创书籍则成为了众人探寻这些谜题的钥匙。
作为文创图书的出版机构,得益于博物馆热潮的兴起,我们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类图书将学术资源转化为易于大众理解的内容产品,不仅为出版市场注入活力,同时也对文旅产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实现了从IP开发、知识传播到商业价值的转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三星堆博物馆不仅提供了精神上的滋养,其餐饮区还创新推出了文创冰激凌,吸引了众多游客争相购买并拍照留念。这些文创冰激凌共有三种口味,包括以馆藏的“大立人”为灵感的抹茶味、“金面罩人头像”为原型的香草味,以及以“青铜大面具”为蓝本的巧克力味,每一款都是基于馆内代表性文物精心研发而成。
那位孩童天真无邪的话语,一语点明了文创冰淇淋的创意精髓,所品尝的是历史遗存,所留恋的是文化韵味。
自2020年起,三星堆博物馆通过自主研发与协作开发两种途径,共推出了超过2700种文创产品,其中目前市面上有1800种在售。在这五年的发展过程中,销售收入实现了连续的迅猛增长。
林维,三星堆博物馆文化产业部的负责人,透露了该部门的发展情况。2020年,该部门的业务刚刚开始,销售额大约在300万到400万元之间。进入2021年,销售额激增至3000多万元,是上一年度的近十倍。2022年,销售额更是突破了1亿元大关。到了2023年,销售额达到了1.5亿元。而去年,销售额接近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