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人口仅559.4万却兼具繁荣宜居?其发展逻辑惊人

2024年8月,我受邀前往挪威,访问了奥斯陆大学等学术机构,并在奥斯陆、克里斯蒂安桑等地进行了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

穿梭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纵横交错之间,北欧的清澈宁静与生机勃勃的艺术氛围相互交织,与一般大都市的嘈杂景象截然不同。这座城市不仅珍藏了爱德华·蒙克那幅令人心灵震撼、震惊世人的杰作《呐喊》(现收藏于蒙克博物馆),而且巧妙地融合了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自然风情。在这片受到艺术熏陶的宁静之中,一股澎湃的创新动力、变革活力正悄无声息地重塑着国家发展的根本法则。

蒙克博物馆 作者摄

这样一个国家,人口不过559.4万,却拥有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人均GDP高达近9万美元,且长期稳居全球前列,既繁荣昌盛又生态宜居,其中关于“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奥秘,正迫切需要被揭开。

在人类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荷兰病”已成为资源出口国所遭遇的一种发展困境,这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并非经济发展的福音,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诅咒。许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往往不及那些资源匮乏的国家,这种现象经济学家称之为“资源诅咒”。回顾上世纪70年代,荷兰因天然气出口的兴盛而导致的制造业急剧衰退的案例,至今仍对那些以资源为经济支柱的国家的发展起到警示作用。

挪威作为全球油气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究竟是如何摆脱“荷兰病”的束缚,驱散“资源诅咒”的阴影,将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系统性地转变为持续的创新动力和发展的抗风险能力?深入分析其制度性原则和实践性策略,对于我国资源依赖型地区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小国逆袭:从“贫瘠地”向“能源国”跃迁

挪威,作为北欧五国之一,坐落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其国土面积与我国云南省相仿,达到38.5万平方公里,然而人口数量却不及云南的十分之一。国土的三分之一延伸至北极圈内,平原地带罕见,农用耕地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2%。由于其狭长的国土形态贯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拥有曲折漫长的海岸线,这形成了以渔业资源为核心的早期经济结构。挪威长期受到其地理环境的严酷限制,被束缚在“北欧边缘之地”。在20世纪60年代,渔业和农业依然是国民生计的主要支柱,但全国的人均GDP却只有北欧邻国的60%,这一地理困境显而易见。

位于挪威北部特罗姆斯郡峡湾中的三文鱼养殖网箱。新华社图

1969年,挪威见证了能源领域的重大变革——北海埃科菲斯克油田的问世。这一宝贵的“黑色宝藏”在寒冷的土地上点燃了工业化的火种,揭开了“冰与火”激烈交锋的序幕。到了1971年,埃科菲斯克油田正式投入生产,随后,斯塔特菲奥德、特罗尔等大型油气田也相继被发现。截至2011年,挪威大陆架上共有70个油气田投入开发,具体包括北海的56个、挪威海的13个以及巴伦支海的1个,这些油气田共同构成了贯穿南北的能源通道。到了2021年,挪威的石油探明储量达到了约79亿桶,年产量约为7.4亿桶,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11;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约为1.4万亿立方米,年产量达到约1200亿立方米,在全球的排名是第9。油气产业已成为挪威无可争议的经济支柱,其对GDP的贡献超过20%,在出口总额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累计为挪威带来了近2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至此,挪威成功实现了从资源匮乏国家向能源富裕国家的重大转变。

未雨绸缪:主权财富基金的制度破局

挪威对“荷兰病”的三大主要症状有着深刻的认识:首先,自然资源的出口收入激增会导致本币汇率上升,进而削弱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促使进口制成品数量激增,最终引发制造业的衰退;其次,资源的丰富降低了获取财富的难度,从而挤占了对于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提升和技术创新等长期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性投资;最后,资源收入的迅猛增长容易引发过度消费,损害经济的健康基础。

挪威深刻意识到资源终将面临枯竭,财富可能只是一瞬间的辉煌,过分依赖油气资源将极大地压缩其他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将油气收益在短期内转化为能够惠及后代的国家财富积累,成为了挪威避免“荷兰病”的关键策略,这也催生了主权财富基金的诞生。

挪威首都奥斯陆之地的挪威中央银行,拍摄于2023年6月22日,由新华社提供。

1990年,挪威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决策,颁布了《政府石油基金法案》,旨在建立一个跨越代际的主权财富治理体系,并将油气收入转化为一种可持续的财富。到了1998年,挪威央行旗下的投资管理公司应运而生,负责代表财政部对这一基金进行专业化的管理。随后,该基金先后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战略升级,其中之一便是风险结构的优化。打破传统主权基金的保守格局,有策略地将债券组合中的40%替换为股票及其他权益类资产,引领了全球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新时代。这首先是一次根本性的定位转变。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金名称也相应更改为“政府全球养老基金”。这一举措标志着基金从单纯的石油财富“储备库”成功转型为全民福祉的“保障屏障”。

_挪威经济政策_简述挪威成功打破资源诅咒

挪威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恪守“国家得收入、社会享收益”的基本原则,严格遵守“每年财政提取不超过4%”的严格规定。在收益的分配过程中,它始终采取谨慎而灵活的策略,将15%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医疗卫生体系,15%用于教育事业,另外10%则投入到科研创新领域。该基金不断对全球投资策略和市场布局进行动态调整,不仅实现了在全球市场的收益,还主动引导资金流向能源转型行业。这样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避免了油气资源收益的浪费或不当使用,进而促进了基金资产的持续增长。到了2025年,该基金的总资产已经增长到了1.8万亿美元,荣登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列,这相当于为每一位挪威公民积累了超过32万美元的国民财富权益。

主权财富基金对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它有效地隔绝了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其次,该基金的设计确保了油气资源带来的巨额资金不会直接流入国内市场,这大大减轻了其对国内技术更新、人力资源分配、教育投资以及制造业发展的潜在负面影响,进而缓解了资源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冲击。二是设立生产激励导向机制。该基金构建了一套旨在激励生产活动并遏制寻租等非生产行为的制度体系,从而成为有效应对“资源诅咒”的重要治理手段。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和治理共识的构建。挪威通过法律手段明确规定资源出口收益归政府所有,并将石油收益全部纳入政府管理的全球养老基金。这一举措促进了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得国民能够享受到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优质社会保障和生活水平,极大地提升了民众对制度规则的认识、赞同和拥护。在《世界幸福报告》中,挪威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幸福国家排名的前列,并于2025年以8.2的高分荣获全球第三的殊荣。

奥斯陆市政大厅 作者摄

范式重构:教育科研人才的高效赋能

挪威的主权财富基金不仅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资本集合,而且是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动力。它通过特定的分配策略,每年将15%的资金注入教育事业,10%用于科研投入,从而搭建了一个融合“教育、科研、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从本质上革新了资源型经济的增长模式。

教育体系堪称楷模。挪威构建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全程免费的公共教育体系,并且还为大学生提供生活津贴。根据数据,到2024年,挪威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了6.8%,这一比例明显超过了经合组织(OECD)国家4.9%的平均值。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挪威的教育成果十分显著,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领域,其表现一直位居全球前列。

挪威奥斯陆的一所学校里,教师与学生们共同参与了万圣节的趣味活动。新华社/欧新 图

其次,创新环节的衔接完善且流畅。以奥斯陆大学为例,该校的技术转移中心(简称TTO)扮演着高校知识产权商业化的关键节点角色。该中心实施了富有激励作用的收益分配模式:将专利商业化的净利润中,发明人直接获得三分之一,学院则拥有三分之一(其中至少8%需回馈至所属研究所或研究团队),剩余的第三分之一则归技术转移中心用于运营管理。

第三点,众多顶尖人才纷纷涌入。挪威将科研人员项目收益分成比例提高至40%,这一比例远超欧盟15%的平均值,有效地打造了一个极具国际吸引力的人才激励机制。同时,每百万人口中科研人员的密度始终位居全球最前列。2025年,挪威政府作出决定,正式推行一项针对高端人才引进的特别项目。该项目投入资金高达3亿挪威克朗,相当于2970万美元。其目的是在接下来的2025至2028年这三年时间里,精确招募30至40名全球顶尖的科学家,使他们加入挪威的学术研究机构。

能源重塑:能源出口国的绿色化转型

挪威政府确立了雄伟的气候目标,誓言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减少55%,并规划在2040年达成碳中和的里程碑。在2024年,中挪两国携手发布了《关于建立绿色转型对话的联合声明》,此声明旨在进一步加深两国在绿色发展与合作方面的交流与进步。

挪威并未满足于油气资源的现有优势,反而将其优势转化为通向新能源领域的稳固基石。

在能源生产领域,挪威强力推进油气生产低碳转型。以位于北海的Johan Sverdrup油田为示范,引入了人工智能钻井技术,通过机器学习对采油路径进行优化,从而大幅提高了原油的回收效率;同时,部署了碳捕集与封存(CCS)设备,有效减少了平台的总碳排放量;油田的主要电力供应来自水力发电,这使得其产出的原油成为欧洲碳排放量最低的原油品种,其每桶原油的碳排放强度甚至比行业平均水平低出超过50%。

在能源消耗方面,挪威政府为降低对能源的依赖,对汽油和柴油实施了高额的税收政策,这其中包括了二氧化碳税和道路使用税,显著提升了燃油车的使用成本。同时,政府还宣布将于2025年停止销售燃油车。尽管挪威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国内汽柴油的价格却居高不下,每升的价格大约在14元至18元人民币之间,这一价格远超全球大多数国家。挪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免除购车税费、实施增值税折扣等激励手段,并投入建设了1.8万个公共充电站点,全方位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到2024年,挪威电动车的市场份额已超过90%,这意味着在每售出的10辆新车中,就有9辆是纯电动车型。在我国电动汽车在挪威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其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10%。即便是在挪威王宫周边的街区,也能看到我国电动汽车的活跃身影。

蔚来汽车挪威销售店 作者摄

挪威的成就,不仅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更是制度革新的杰出代表。在众多资源丰富国家陷入“石油收益”的短暂喜悦之际,挪威凭借主权财富基金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以抵御“资源诅咒”的侵袭。与此同时,面对其他小型经济体因市场规模所限而常受制约的困境,挪威凭借庞大的资金储备,成功推动了技术创新水平的飞跃。在全球各国仍在衡量绿色能源转型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之际,挪威已经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禁止销售燃油车,走在前列,主动调整其能源格局。这种将油气资源有计划地转化为长期投资、推动创新动力和提升民众福祉的体制安排,让挪威在根本层面有效避免了资源依赖型经济可能陷入的结构性困境。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三十头镇卫生院 黄石市委机关幼儿园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