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其2025年独立招生规定中,具体指出多个专业将接纳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这一举措使得“本科转专科”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实际上,职业院校吸纳本科生的情况并非首次: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最近两年内接纳了众多“回炉”后考取技能证书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累计人数已超过150名;山东青岛市技师学院自2009年开设“大学生技师班”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几届,其中不少学生毕业于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985”和“211”工程高校。
高职院校不仅在单独招生时纳入本科生,而且还有本科生选择重新学习专科技能。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势头良好,一些高分考生甚至放弃了知名大学,转而选择职业本科院校,这一现象也在不断改变公众对职业教育的成见。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的新动向,同时也表明职业教育正以其独特优势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目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迅速推进,新能源、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业正迅速崛起。这些领域普遍呈现出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的特点,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他们应具备多维知识结构,熟练运用智能工具,并能及时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具体产业和产业链的实际应用,这样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科生选择重新学习技术,这既体现了实际技能在就业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对学历的偏见正在逐渐减弱。部分企业已不再单一以学历或文凭为招聘标准,转而更加重视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复杂工作的能力,从而为技能型人才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研究者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迹象,洞察了技艺成就的广阔前景,因此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他们的选择变得更加理性和实际。
学生群体日益倾向于选择技能型教育路径,这一趋势令人充满期待。他们的选择将为我国产业升级和转型、加速培育新型生产力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随着这些技能型人才的步入社会,他们不仅有望获得优质的工作岗位、可观的收入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还将不断改变公众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增强对技能成才之路的信心,进而形成正向循环,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源基础。
为深化这一正向循环,职业教育需紧密跟随产业发展的步伐,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打造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相连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持续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能力。这包括培育出能够迅速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和新职业需求的创新型、技能型、知识型以及复合型技能人才;同时,还需对评价激励机制进行改进,建立以个人贡献为核心的市场化人才评价体系,确保技能人才能够获得体面的收入,并拥有实现职业价值的机遇与空间。
制造业产业升级转型面临的一大瓶颈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短缺。为了加速挖掘高技能人才的培育新途径,并满足高端制造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亟需圆满解决这一时代课题。
无论是采取“本升专”的招生策略,亦或是职业本科的稳步进步吸引高质量的学生资源,均指向同一个目标:通过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掌握技能,培育出更多与时代同步、能支撑产业升级转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讲,“本升专”这一现象对于教育事业、产业发展以及年轻人的人生抉择,均能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期资深编辑 周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