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交通运输厅的副厅长黄澎于10日在海南博鳌透露,海南自贸港正致力于构建一个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际航运枢纽,并积极研究设立一套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航运开放政策体系。
黄澎在2025年中国航海日新闻通气会上指出,为了加速达成“运输往来自由便捷”的宏伟目标,海南正迅速推进基础设施的优化与提升。到了2024年年末,海南省已构建起一个以洋浦港作为国际枢纽港,海口港作为全国性主要港口,以及八所港、三亚港、清澜港作为区域性关键港口的“四方五港”发展格局。洋浦区域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即将启用4个20万吨级的大型泊位,这将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舶提供停靠服务,届时该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将大幅提升至550万TEU。
自海南自贸港建设启动以来,航运政策带来的益处不断显现。据悉,“中国洋浦港”作为船籍港,已注册国际船舶64艘,累计为外籍船舶减免税费超过11亿元人民币,吸引了近千家航运企业纷纷入驻。目前,海南已实现内外贸同船加注26次,率先推出“全岛一港”注册等10多项制度创新,打造了一套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航运服务系统。
黄澎指出,海南已初步搭建起一个涵盖东盟十国和南亚地区的密集航线网络,同时,美西、美东等直航航线的开通也填补了海南洲际运输的空白。此外,洋浦港已经与阿布扎比港、新加坡港等五个国际知名港口达成了合作协议。
黄澎指出,海南正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为基准,致力于研究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水运条例》。此举旨在探索构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开放政策体系,同时扩大“国际中转”业务的试点区域。此外,海南还致力于推动船舶、船员、资金等航运相关要素实现跨境自由流动。
他还强调,海南自贸港致力于加速航运业的智能化升级、绿色发展以及体制革新。全省范围内的港口正同步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通过“绿色港口”与“绿色船舶”的双重驱动,推动行业的绿色转型进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