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专线】业界看好中欧经贸合作新动能
中新社上海7月10日电,由范宇斌报道,“中外商会海上沙龙——欧洲专场活动”于10日在上海成功举办。此次沙龙聚焦“欧洲市场机遇的把握与高质量全球化布局的实现”这一主题,汇集了政府、商会、专业机构以及企业的集体智慧,旨在共同探讨中欧经贸合作的新途径和新策略。
卢强,德勤中国华东区主管合伙人,透露2024年,中欧间的经贸往来呈现出显著的活力,我国对欧盟和英国的直接投资累计金额攀升至100亿欧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了47%。
卢强指出,当前全球市场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中欧之间的战略紧密合作,成为了双方在产业链、经贸往来以及多边国际秩序等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利益融合的必然趋势。欧洲对于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强大的购买力有着迫切需求,而中国同样亟需欧洲丰富的科技基础和强大的高端制造能力。
王霄汉,上海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上海市工商联常务副主席,以及上海市总商会副会长,指出上海与欧洲在商品交易、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深入合作,并收获了显著成效。自那时起,大众、西门子、空客等众多欧洲企业在上海得以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复星国际、均瑶集团、米哈游、拼多多等上海企业亦在欧洲市场深耕细作,充分展现了中欧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巨大潜力。
去年,上海市总商会旗下的工商联创设了国际合作委员会,其目的是构建一个资源互通、多方面协作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在该活动的现场,上海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成为上海市工商联(总商会)国际合作委员会的一员。
朱俊,上海市财政局副局长,强调注册会计师行业需着力提升其国际化服务水平。他提出,应充分利用上海市工商联(总商会)国际合作委员会提供的机制和平台,主动满足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同时,他还呼吁会计师事务所与民营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抱团出海的联合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