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援疆新要求蓝图你了解吗?

7月7日至9日,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和田成功举办。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工作要求,为未来援疆工作的开展描绘了明确的路线图。现在,让我们共同来详细探究这些内容。

1.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

对口支援新疆并非只是一项临时措施,它实际上是建立在国家全面发展战略之上、旨在保障边疆地区稳定的长期性战略安排。

自2010年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首次会议启动,19个省市便不断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力度,构建起了一个涵盖全面、层次丰富、领域广泛的支援体系。

浙江省持续对阿克苏地区提供支援,自始至今已投入援疆资金超过一百亿元。这些资金不仅用于建设安居房、学校、医院等必要的基础设施,而且通过实施“产业援疆”计划,吸引了纺织、电商等企业入驻,为当地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这种持续的投入并非一时的任务,它将伴随新疆实现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整个过程,充分展现了党中央“一以贯之”的战略布局。

2.聚焦南疆,巩固脱贫成果,迈向长治久安

会议强调,需加大对南疆关键问题的关注力度,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稳固并扩大南疆脱贫攻坚的成效,同时促进南疆的经济社会进步以及实现长期稳定。

新疆的南疆区域,包括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区,历来被视为新疆发展的核心地带。昔日,这些地方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战场。经过持续奋斗,南疆范围内的所有贫困县均已顺利脱贫。尽管如此,脱贫成果的巩固并非终点,而是迈向新生活、开启新征程的起点。当前,如何防止贫困再次发生以及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依然是工作的首要任务。

广东省在支援喀什地区的过程中,勇于开拓产业援助的新途径。在伽师县,广东支持打造了“粤伽新梅产业园”,吸引了深加工企业的入驻。过去,伽师的新梅往往只能以低价直接出口,果农的收入十分有限。而现在,借助产业园的深加工能力,新梅被转化为果酱、果干等多种产品,其价值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广大农户的增收和致富。此类措施从根本上加强了脱贫成效,为南疆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当地民众切实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丰硕果实。

3.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紧贴民生促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应着重在推动新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上集中力量,紧密围绕民生需求,助力新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新疆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重推动,这两者始终与民众生活的改善息息相关。在此过程中,众多支援新疆的省市均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江苏省在支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过程中,于阿图什市打造了“小微产业园”,吸引了电子组装、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入驻。这些企业为当地居民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众多农牧民放下牧羊的工具,踏入工厂,转变为产业工人,每月有了可靠的收入来源,生活状况实现了显著改善。

4.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筑团结之花

会议强调,应着重加强各民族间的互动与融合,致力于使各民族如同石榴籽般紧密团结。

各民族如同石榴籽般紧密相依,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民族团结的景象,也是新疆这片土地上每日上演的温馨实景。推动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旨在消除地域的界限、化解文化的隔膜,使心灵更加贴近,情感更加深厚,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夯实民族团结的基石,并将互助共生的理念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援疆工作会议的心得_援疆工作座谈会主持词_

在“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下,类似的故事在天山南北屡见不鲜:援疆干部们怀揣真情,深入当地群众家中,结亲并非仅仅停留在墙上的合影,而是转化为真切的关怀——他们发现结对家庭的孩子上学路途遥远,便积极协调安排校车接送;得知老人患有慢性疾病,便主动帮忙联系专家进行会诊;农忙时节,他们挽起袖子一同下田劳作;佳节之时,他们携带着月饼、馓子互相走访。一些援疆省市邀请结对亲戚外出游览,让他们得以目睹天安门升旗的壮观景象,漫步于现代化的产业园,通过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深刻体会国家的广袤无垠和蓬勃发展的脉搏。

这些直观可见、触手可及的互动,这些充满温情的交流,使得各民族人民在共同的生活中加深了彼此的理解,在相互帮助中增强了情感纽带,宛如石榴籽般紧密相依,不可分割,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如磐石的团结防线,为新疆的安定与繁荣注入了最坚实、最长远的力量。

5.文化润疆,有形有感有效增进“五个认同”

会议强调,需在文化润疆工作中,着力强化有形、有感和实效性的措施,持续深化各族群众对“五个认同”的认同感。

“文化润疆”并非仅仅是高高在上的标语,它更像春雨般悄无声息地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各族群众能够亲身感受、深刻体会、心灵共鸣的方式,让“五个认同”的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它摒弃了空洞的表演,而是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让文化的力量真正触及人心。

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维吾尔族木卡姆艺人奏响都塔尔,汉族民间歌手悠扬地拉起二胡,你吟唱着“党的政策赞不绝口”,我高歌“幸福生活乐此不疲”,琴音与歌声交织,脱贫后的美好生活、村庄的新面貌缓缓展现;哈萨克族阿肯在弹唱之际,将“乡村振兴”融入歌词,孩子们跟随节奏拍手学唱,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美好日子源于奋斗”;剪纸艺人指导大家剪制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窗花,老少围坐一桌,剪刀舞动间,各民族图案交织融合,宛如众人心意紧密相连。

这些文化活动既可见可闻,又可亲身参与,其中不含有任何生硬的说教,却让“五个认同”如同阳光和空气般自然而然地融入人们心中——当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创作中相互理解对方的文化,在感人的故事中感悟到共同的命运,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便转化成了源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骨髓之中。这,就是“文化润疆”最动人的力量。

6.提升教育援疆效果,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会议强调,需进一步强化对提高教育援助新疆成效的关注,并致力于加速构建新疆的高水平教育体系。

教育构成了新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增强对新疆的教育支援成效,并非仅仅是硬件设施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同甘露般引入每一所学校,促使知识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助力新疆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能够承担重任、扎根当地的本土人才,为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不断输送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

在喀什的乡村小学,由上海援建的现代化教学楼窗子明亮,地面干净整洁,教室内安装的智能黑板与远在上海的课堂相连——这边,喀什的孩子们正跟随上海老师的动画课件学习数学;而那边,上海的学生们则聆听着喀什的同窗讲述沙漠中胡杨树的故事,这一切都是“千校手拉手”项目带来的丰硕成果。

在众多高等院校里,银发教师不仅向学生们传授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而且承担着培育年轻教师的重要使命。从教案的策划到课堂教学技巧的运用,再到科研项目的申请以及论文的撰写,在他们的辅导下,一批又一批新疆本土的年轻教师得以快速成长。

这种既注重“输血”又强调“造血”的教育支援新疆,使得新疆的教育水平逐年攀升,不仅让孩子们能够在本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还培育了一大批既掌握技术、热爱家乡、又能拼搏的本土人才,助力新疆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步伐更加稳健、行进更加长远。

7.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综合效益

会议强调,必须切实加强对口援疆工作的执行力度,优化对口援疆的管理体系,充分调动援助与受援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增强对口援疆的整体效益。

对口支援新疆的成果,最终需体现在“真刀真枪”的实际行动上,保证承诺的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能够精确地抵达田间地头、工厂和学校,使民众真正得到实惠。此外,还需建立健全对接、定期协商、效果评估等规范化的运作机制,以防止资源分配不当或重复建设,确保工作有序进行。更要激发双方的生机与活力——援疆省市积极投入资金和优秀人才,新疆当地亦非被动依赖,而是积极寻求合作,共同学习,从而构建起“援助与接受”双方的紧密合作。通过强化机制保障,确保每一笔投入都能精准到位,每一项援助都能产生长期效益。(文/刘翔)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