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咱的镇馆之宝16】
光明日报的记者唐芊尔、张哲浩以及李洁,还有光明日报的通讯员苏晓雨。
现今,玛瑙手串已成为大众常见的饰品;然而,在往昔,玛瑙却是一种珍贵的贡品。以玛瑙精心雕刻的酒杯,更是罕见。唐代诗人钱起曾在《玛瑙杯歌》中如此赞美:“华美璀璨,金杯旁映,翠绿的酒杯与琼浆美酒相较,顿时失色。”
镶金兽首玛瑙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被誉为“艳冠群芳”的唐代玛瑙酒具,那便是镶嵌有金色兽首的玛瑙杯。
这玛瑙制成的杯子,其整体造型宛如一柄弯曲的兽角,其中一端经过精心雕刻,呈现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兽首形象:那双圆睁的眼睛仿佛在凝神注视,竖立的耳朵宛如在倾听,唇边的胡须细腻可见。杯子的两只螺旋形兽角优雅地延伸至杯口,巧妙地变成了实用的杯柄。而最令人赞叹的是兽嘴部分——它含着一只黄金帽塞,一旦拔出,杯中的美酒便会从细口缓缓流出。细细品鉴此杯,宛如穿越千年,耳畔似乎响起美酒倾泻的声音,鼻尖飘散着浓郁的酒香,盛唐时期那繁荣昌盛的景象仿佛扑面而至。
此造型创意源自何处?据文物专家孙机的研究表明:该造型或许源于粟特风格的“来通”。“来通”属于西方的酒具,它沿着丝绸之路,从中亚一路传入到了西域地区。
仔细观察其材质,可以发现它是由红、棕、白三种颜色交织而成的缠丝玛瑙所构成,层次清晰,纹理宛如画卷。据专家推测,制作这件酒器的玛瑙很可能源自遥远的西域地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杨瑾教授指出,尤为难得的是,这枚玉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唐代俏色玉雕,充分体现了工匠“依色取巧,随形变化”的卓越技艺:在雕刻兽角与耳朵的细节处,工匠巧妙地利用玛瑙的浅色纹理,将天然的纹理巧妙地转化为精美的工艺之作。
这酒杯工艺精湛,美轮美奂,它的主人又会是谁呢?自公元8世纪沉睡于地下,直至1970年在陕西西安何家村的银罐中重见天日,千年的岁月已将它的原始主人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酒杯的持有者很可能是那个时代的皇室贵族或者朝廷重臣。
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不息,夜深人静时,长安城中的胡人酒肆里酒香四溢。回想起往昔,这杯中或许曾盛满了甘甜的葡萄美酒,映衬着王侯将相的欢宴和胡姬们的翩翩起舞。在唐朝那个时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令人瞩目,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商贸往来的频繁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杨瑾感慨道,镶金兽首玛瑙杯的问世,标志着这种带有异域特色的酒具已深入到唐朝王公贵族的日常生活中,这不仅是他们豁达不羁生活方式和追求新奇独特审美情趣的反映,更是唐朝与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成果。
目光如炬,那双明亮的大眼凝视着,金兽首玛瑙杯,它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辉煌景象,定会令你为之驻足,惊叹于其独到的魅力与趣味。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2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