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个体利用“医保提现”、“高价回购”等策略引诱参保者从事医保药品的倒卖。此类药品原本通过医保报销途径获得,在非法转手后重返市场流通,便形成了所谓的“医保回流药品”。
药品的追溯码犹如其“身份证明”,能够详尽记录其从生产至销售的全过程数据。自2024年4月起,我国国家医保局全力推进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的收集与应用工作,成效斐然。目前,“销售药品需扫码、购买药品先验码”的社会共识已基本确立,日均约有五百万消费者借助药品追溯码来验证药品的真伪,并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什么是药品追溯码?
在家中搜寻一盒药品,您会注意到药品包装盒上醒目地印有一串20位的数字。这串数字通常由数字、字母以及符号构成,并标注为“药品追溯码”。该追溯码是每盒药品自生产出厂那一刻起便拥有的独特身份标识。
温馨提示
药品追溯码和商品码怎么区分?
从形态上看:
药品包装盒上通常印有或贴有追溯码,该码由数字、字母以及(或许)符号构成,通常以“药品追溯码”为标识,长度为20位数字。
商品包装上通常印有以“69”为前缀的13位数字条形码,这是药品商品码的常见形式。
从功能用途上来讲:
药品追溯码在药品的生产至流通的全过程中发挥着监管作用,旨在保障药品的品质与安全,有效遏制假冒伪劣药品、药品回流及串换销售现象。
商品编码主要服务于商品基础信息的整理,有助于辨别商品的基本特征,然而并不包括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具体细节。
药品追溯码在哪里能查到?
用户需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医疗保障服务平台应用程序,进入“药品及耗材追溯信息查询”模块,通过扫描药品包装上的追溯码,即可查得药品的生产、流通及销售等相关详细信息。
通过关注“国家医保局”的微信公众号,您只需点击“医保服务”选项,即可进入“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在该平台上,点击“药品追溯信息查询”模块,您就可以进行药品信息的扫码查询或通过输入药品编号进行查询。
药品追溯码查询结果分三种
各有何含义?
据调查,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上查询医保药品追溯码的反馈情况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未查找到该产品的销售记录,二是发现了一次医保药品或耗材的销售信息,三是查到了多次销售记录。
如未发现相关销售数据,建议顾客待日后再次扫描二维码,若信息依旧未更新,则可向相关部门举报,指出药店或医疗机构未收集并上传追溯码。
若仅获取到一次销售记录,消费者需重新核实,查看页面显示的信息是否与所购商品一致;若信息一致,则可视为合法合规的销售信息。若信息不符,可能涉及药品回流或串换,消费者可向相关部门举报或向销售机构提出索赔要求。
查到销售信息超过两次的药品,可能存在回流、串换或倒卖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同时也可向销售方提出索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