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五千余家设有病理科的医院,然而仅有不到5%的医院在日常诊断中应用数字化诊断技术。那么,如何使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领域发挥实际作用,大幅提高病理切片的检查速度和诊断精度呢?6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携手华为推出了RuiPath病理模型的最新开源成果,此举旨在推动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
瑞金医院在华为团队的协助下,成功研发了名为RuiPath的病理模型,这一临床级多模态病理大模型具备泛癌种视觉特征提取、视觉与语言跨层表征对齐以及长序列深度思考模型训练机制等多种功能。它被应用于全流程的临床病理辅助诊断,目前其应用已覆盖中国每年全癌种发病人数的90%,涉及19种常见的癌种,并涵盖了上百项辅助诊断任务。
此次公开的是RuiPath病理模型中的关键“视觉基础模型”。该模型基于瑞金医院所拥有的百万张高清晰度数字病理切片数据,通过华为AI全流程工具链ModelEngine进行数据标注、模型训练以及精细调整。在业界广泛认可的12个公开数据集的14项辅助诊断任务中,该模型有7项表现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平(SOTA),并且已经具备了临床应用验证的条件。本开源项目附带了测试数据集,该数据集涵盖了包括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胰腺癌在内的七个常见癌症类型。华为同时推出了基于该开源模型的工具和操作手册,有效降低了病理AI辅助诊断系统的部署难度。瑞金医院利用其多年积累的丰富高质量病理数据,进行了模型训练和优化,成功打造了临床级别的模型和工具。基层医疗机构因此能够减少在数据准备、模型训练和应用开发方面的初期工作量,推动了病理AI辅助诊断技术的广泛使用。此外,华为还公开了数据规范、工具和评估数据集,解决了数据预处理、模型部署、应用开发和评估上线的诸多实际问题,实现了从模型到应用的全面贯通。
宁光院士,瑞金医院院长,指出:“病理学的大型模型唯有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才能显现其价值,并推动人工智能的普及。他期望这次的开源和成果共享能够汇聚上海乃至全国的力量,吸引更多同行的加入,共同推进病理辅助诊断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加快RuiPath病理模型在临床上的应用步伐,共同提升医疗质量,确保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持续福祉,惠及整个社会。”
据新民晚报记者报道,华为与瑞金医院在病理模型方面的合作分为“数字化”与“智慧化”两个阶段。起初,瑞金医院引入了统一的数字病理格式,确保了病理切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自2023年起,双方携手业界发布了《数字化智慧病理科建设白皮书》,至2025年,已累计收集了百万级别的高质量数字化病理数据,为智慧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在第二阶段,华为的精英团队进驻瑞金医院,致力于数据工程、模型工程与应用工程的协同创新。依托于高标准的资料库,他们运用“医生与AI工程师”的联合力量,开展了模型浓缩、知识浓缩以及模型微调等工作。他们打破了以往针对单一癌症的小型模型开发模式,成功实现了从广泛癌症种类精准识别、辅助诊断到高级应用的全流程落地,这一创新贯穿了医生的整个诊断过程。
2023年三月,瑞金医院成功推出了涵盖全流程的数字化病理系统,实现了病理流程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升级。紧接着,五月份,该院推出了数字化智慧病理科。而今年二月,RuiPath病理大模型亦正式发布。借助这一大模型,医生的角色从单纯的“标注员”转变为“审核者”,实现了从逐条标注到批量审核的转变,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同时确保了标注的专业性和精确度。单病种AI诊断应用上线周期从10天缩短至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