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杨新元
蔡澜走了。
6月25日,那位头发斑白、面容稚嫩、总挂着标志性微笑的蔡澜先生,他的一生,以美食与文字为乐,亦以之抚慰了我们,于亲友的送别中,于香港养和医院,平静地走完了83载人生旅程。
消息传遍,众人无不叹息。随之,无尽的怀念与追忆涌现。许多人感慨:一个时代的象征至此画上了句号。
蔡澜,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与金庸、倪匡、黄霑齐名。在八九十年代,他们各自在专业领域内光芒四射,携手构筑了香港文化的辉煌时期。
倪匡与黄霑两位才子,我对他们的了解并不深入。至于金庸,我似乎更为熟悉,可以说是伴随着他的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成长的。再加上金庸是浙江海宁人,杭州还设有他的云松书舍,因此,他似乎与我们有着某种亲近感。
蔡澜,他是一位文人,同时也是一位专栏作家,更是一位享誉盛名的美食家,有人甚至将他誉为生活美学的鉴赏家。
此人堪称当代翘楚,无人能出其右。若从历史纵向来看,张岱所著《陶庵梦忆》中的人物或许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而袁枚,更是选择远离官场,辞去县令之职,专心致志于园林之中,培育花草,享受闲适生活。
在我国,无论电视节目还是报纸文章,不论电台广播还是杂志报道,只要有名气的美食内容,都少不了蔡澜的身影。
《尖上的中国》的制作人陈晓卿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蔡澜的深切怀念。他提到,与蔡澜先生的相识已有二十余载,从中获益匪浅,心怀感激。蔡澜先生一生热爱生活,珍视友情,风度翩翩,才情出众。2012年,身为知名美食家的蔡澜先生担任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总顾问,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此后,蔡澜继续担任《舌尖上的中国2》和《舌尖上的新年》的总顾问,这两部作品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将人生比作一部著作,蔡澜先生的人生便是一部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篇章,其中每一章节都记载着生动的故事,涵盖影视、文学、美食等多个领域,而他的每一次转折都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他的电影之路始于少年时期,14岁时便发表了首篇影评,从此便与光影艺术紧密相连。
在邵氏与嘉禾的辉煌岁月中,他投身于多部经典电影的监制工作,其中不乏成龙主演的《龙兄虎弟》和《福星高照》等佳作,这些影片当年在亚洲大受欢迎,闪耀着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璀璨光芒。
历经40年的电影界风雨洗礼,蔡澜决然改变方向,内心深处涌动着对拥有独属个人作品的强烈渴望。然而,由于电影制作本身具有的团队协作特性,这一愿望对他来说显得尤为艰难。
从此,写作成了他表达自我的新舞台。
他的专栏在香港众多报刊杂志上均有刊登。他的文章风格鲜明,言辞精炼、风格轻松、易于理解,内容涵盖从书籍、电影到旅游、美食,再到时尚潮流和人生哲理,包罗万象。
他日复一日地勤奋写作,作品数量急剧增加。他曾经戏称,自己有幸遇到了香港文学的黄金时期,仅凭写作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他的文字如同与老友面对面交谈,娓娓道来生活中的琐事,并传递着人生的智慧。
然而,最广为人知的,却是他作为美食家的形象。他风趣地表示:“我的名字叫蔡澜,听起来仿佛是菜篮,即是装菜的篮子,因此我的一生似乎与品尝美食紧密相连。”
他的美食之旅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无论是热闹都市中的高端餐厅,还是街巷深处的小摊小店,无不留下了他的身影。
在他看来,美食并无高低之分,即便是简单的一碗猪油捞饭,也可能比珍馐佳肴更让人心生感动。他敬重每一道食材,珍惜每一次与美食的相遇,提倡“吃得更好,睡得更香,尽情玩耍,不羡慕他人,不受拘束,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离世时无怨无悔”的生活理念。
他负责的节目《蔡澜叹世界》和《蔡澜叹名菜》等,让广大观众得以跟随他的足迹,欣赏全球各地的美食文化,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美食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生活态度的一种展现。
蔡澜。
生活中的蔡澜,活得率性洒脱。
蔡澜曾言,人生并无可比之处。论及美貌,我们终将老去;谈及财富,我们亦会失去;至于生命,我们终将告别这个世界。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探索者,在体验过种种之后,便将无声无息地离去。
蔡澜曾言,人生并非十全十美,只要你能关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在这场旅程中,你已赢得半数胜利。至于其他方面,若有增益,那是锦上添花;若无,生命亦不失其绚烂多彩。
他与比他年轻20岁的方琼文结为连理,婚礼并不隆重,没有佩戴昂贵的钻戒,仅仅是一顿简单的家常晚餐,便宣告了他们关系的确立。
这段婚姻中,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无数时光。在妻子不幸离世之际,他虽深感哀痛,却也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接受,用“生活真是件有趣的事,大家不必急于变老”这样的积极言语,既安慰了自己,也鼓舞了他人。
他不拘泥于传统思想的束缚,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即便到了晚年,没有子女相伴,他也不愿意前往养老院。相反,他选择了入住拥有全景海景的酒店套房,独自享受那些只属于他自己的美好时光。
蔡澜的洒脱还体现在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上。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只有“喜不喜欢”。
他抵制着现代社会对个人过度规训的现象,坚信“猪油拌饭的价值胜过体型”。
他始终怀揣着对世界的无限好奇,对生命中的每一瞬间都倍加珍视。他尤为欣赏宋朝诗人蔡持正的诗句:“醒来喜悦独自笑,几声渔笛悠扬在沧浪。”这种恬淡自在的生活态度,正是他人生境界的真实反映。
蔡澜曾说,其墓志铭可以刻三个字:我活过。
他确实做到了,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尽情地汲取知识、体验人生、游历四方,品尝了世间的各种美食,用文字记录下了生活的点滴,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朋友。他的离世,标志着香港四大才子时代的终结,然而,他留下的作品和人生哲学,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辰,将永远指引着后来者前进的方向。
如今,浏览他的著作,观赏他的节目,尝试他推崇的佳肴,我们仿佛依旧能目睹那个面带微笑、眼镜架鼻梁、手捧美食的蔡澜,聆听他那爽朗的笑声以及充满智慧的言辞。
他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然而他的精神却始终在我们心中熠熠生辉,成为了一个时代难以忘怀的印记。
金庸,被誉为侠之大者;倪匡,其想象如天马行空;黄霑,其作品如浪奔浪流;而蔡澜,则总是遇到困境时选择离去。
在另一个世界,他有望与金庸重逢,两人结为饭友,共同享受自在而舒适的时光。
作者简介:杨新元,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日报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