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上午时分,中共一大纪念馆成功举行了“颂歌献给党”系列活动,以此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辉煌历程。
中共一大纪念馆公布,到6月30日为止,今年上半年该馆接待游客量接近15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2.69%。其中,周公馆接待游客27.5万人次;有91322位游客留下了留言;完成了663批次政务接待;提供了5099次讲解服务;举办了1338场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共有37706人参与;发放了214250张纪念票。
获捐周恩来手稿
当天,顾家幹、顾家熙的子孙顾宝炎亲临现场,向中共一大纪念馆捐献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周恩来手书李公朴、闻一多悼词》。这份历经近80年珍藏的周恩来亲笔手稿,将填补馆藏中至今未曾收录周恩来同志亲笔作品的空白。它不仅是周公馆成立近50年来文物征集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而且其历史价值和文物意义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了此次活动的核心焦点。
2025年7月1日,顾宝炎,顾家幹与顾家熙的传人,向中共一大纪念馆捐献了一幅极其宝贵的《周恩来亲笔书写李公朴、闻一多悼词》。所有展示的图片均由中共一大纪念馆提供。
该文物的流传脉络清晰可辨,保存状态良好,实为难得之宝。1946年7月,国民党特务在昆明连续对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进行了暗杀。周恩来得知这一不幸消息后,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亲自撰写了悼念文章。10月4日,上海各界人士齐聚福州路天蟾舞台,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公悼会,邓颖超在会上宣读了周恩来所写的悼词。会议结束后,邓颖超将悼词转交给了《新华日报》的记者顾家熙,并由他带到了报社进行印刷和发布。随后,顾家熙将悼词转交给了自己的哥哥顾家幹,负责妥善保管。经过顾家后人的精心保存,这份手稿已经完好无损地存留了近80年的时间。现在,顾家后人已经决定将这份宝贵的悼词无偿捐赠给中共一大纪念馆。
周公馆在国共和谈期间成为了中共代表团团结并引导民主人士的坚强阵地,悼词系周恩来亲自于周公馆撰写,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众多民主人士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生动展现了周恩来为党建立、巩固及发展统一战线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并将作为周公馆陈列展览的核心内容予以突出展示。
75岁老党员再次写下感悟
当天纪念馆内游客络绎不绝,75岁的李锦林在留言簿上留下了自己的心语。2022年,身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的主任杨宇将馆内收集到的8张观众留言签带到了北京,其中便有李锦林的留言。这些留言签见证了李锦林的光荣历程,“一大初心廿大传”的话语更是成为了他党龄的象征。
2025年7月1日,李锦林在一大纪念馆写下自己的感悟。
李锦林的两张留言签。
中共一大纪念馆旗下的“一大研学”项目,推出了“用脚步体验历史,红色一平方公里”的城市漫步活动以及一系列红色文化旅游项目。7月1日,来自上师大附属第二实验学校、中铁十一局、中交一公局等单位的党员同志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步行至中共一大会址、老渔阳里2号等红色地标,深入探寻隐藏在石库门弄堂中的红色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