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零跑品牌推出了全新的C11车型,并公布了其价格区间,该车型售价介于14.98万元至16.58万元之间。
朱江明开场时,出人意料地花费了近半小时的时光,向众人娓娓道来C11的过往,其间流露出深深的感慨与自豪之情。这种情形对于一贯以“技术宅男”形象示人的零跑来说,实属罕见。
零跑C11自2021年初上市以来,其销量一直稳步上升,从最初的每月近1500台,到2025年已突破每月1万台,这一成长历程不仅令人鼓舞,也足以让零跑感到自豪。
另一方面,零跑在C11上的表现或许映照出了自身的成长轨迹——它曾不被看好,然而到了2024年第四季度,它不仅实现了盈亏平衡,而且连续四个月稳居新势力销量冠军之位,其成就甚至超越了那些声势更盛、底蕴更深厚的新势力品牌。
零跑C11作为品牌长期以来的销量支柱之一,同时也是助力零跑跻身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沿的关键因素,其定价定位在备受瞩目的“敢”字区间。对此,有人认为定价偏高,然而,更多人坚信零跑依旧保持着以高性价比为标志的品牌形象。
全新C11的定价策略究竟为何?在经历了年度版本更新以及中期改款之后,零跑品牌在2025年,乃至2026年的发展道路又将如何规划?
我们一起来看看。
全新 C11 的底气
可能是由于零跑品牌长期塑造的性价比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当全新C11的售价公之于众后,有些人不禁觉得零跑似乎有些高估了自己。
这个价格和之前的版本相比,贵了很多吗?好像也没有。
2024型零跑C11的定价介于14.88至18.58万元之间,若排除与其它版本在配置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增程300激光雷达版,其价格区间将调整为14.88至16.58万元。
2025型产品的售价,相较于2024型仅高出1000元,却带来了众多配置的提升。
在与小鹏G6、比亚迪宋PLUS等同类产品相较之下,全新C11凭借同价位下的卓越续航能力和丰富配置,占据了显著的市场优势,而其最核心的竞争力,则在于相较于众多竞品,其价格更为亲民。
自然也有不少质疑,认为零跑并未采取“顺势降价”的策略——在2025年,其多款年度改款和中期改款车型,均通过减少配置等方式,实现了较大幅度的价格下调。
新款小鹏G9的售价调整尤为显著,其起售价下调约3万元,而顶配车型降幅更是高达8.11万元,此举使得G9的价格区间从原先的28至35万元,下调至25至28万元。
当众人纷纷追逐着涨价的风潮,那些选择原地不动甚至有所退步的人,无疑会成为众目睽睽的焦点。
零跑对于全新C11的定位升级进行了阐述,指出他们在该车型上增添了AR-HUD抬头显示系统,并标配了真皮座椅等必备配置,同时还将之前作为选装包提供的某些功能纳入了标准配置之列。
提升配置以增强顾客满意度,这一点正是朱江明所言“实质上并未提升售价”的关键论据。
在全新C11的众多新增功能和配置中,AR-HUD无疑成为了其一大卖点,在不到两万元的价格差异面前,它成功吸引了消费者选择顶配版而非入门版。
零跑公司自主研发的AR-HUD系统,在零跑车型中得以应用,它能够将导航指引、驾驶辅助以及安全警示等关键信息进行集成展示,同时具备超过95%的色彩深度。
在谈论尺寸方面,曹力指出尽管全新C11的AR-HUD仅为60英寸,然而在亮度和清晰度方面,却比小鹏G7上那80英寸的AR-HUD更为出色。
朱江明对于新车搭载的AR-HUD技术感到十分震撼,他相信那些亲身体验过的消费者,很可能会因为这一体验而改变初衷,从原先的低配车型转向选择购买更高配置的顶配车型。
中国市场购车人数持续攀升,尚未触及消费高峰,在此背景下,零跑致力于在15万元价位的产品中,为消费者带来升级体验,使他们在15万元预算内享受到价值25万元的产品,AR-HUD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口。
即便抛开产品力等因素,零跑对全新 C11 也有充足的信心。
这部分内容表明,在C11已经拥有25万用户的基础上,其销量仍在持续增长。
朱江明曾提及,在中国市场,能够连续四年热销的新能源中型SUV,除了特斯拉的Model Y,便是零跑的C11;此外,C11的二手车在保值方面表现优异,无论是在一二级市场都颇受欢迎。
在动力类型订单的构成比例方面,零跑公司对于全新C11车型的订单预期显示,纯电动车型将占据80%的份额,而增程式车型则占20%,这一比例将进一步增加零跑产品线中纯电动车型的比重。
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过去数年的持续积累,使得零跑对全新C11的未来发展前景抱有极高的期待。
危机感
连续四个月稳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成就,然而,零跑面临的困境显然尚未完全消除。
零跑的产品线长期以低于15万元的车型为核心,这类低价车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必须依赖庞大的销量以及严格控制各项成本,就如同在钢丝上行走一般艰难,甚至有机会迈进盈利的门槛。
现阶段的零跑显然还没有到松懈的地步,朱江明也清楚这一点。
他强调,新势力中的销售冠军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诸如威马、哪吒、蔚小理等公司都曾占据过这样的位置,然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依旧会如影随形。
成为销售冠军又如何呢?目前我们的销售量仅仅是比亚迪的十分之一,他坚信零跑汽车离宣告胜利还早得很。
想要一直在牌桌上,就要继续往前走。
经过多年累积的全域自主研发实力,助力零跑实现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与此同时,“能在恰当时机迅速加入”亦是零跑的一项优势,这一能力亦是对其判断用户需求及协调能力的双重考验。
这体现在辅助驾驶上,就是零跑对高阶智驾的判断。
曹力指出,众多企业竞相投身于高端智能驾驶领域,然而其中真正能够在城市环境中实现全程智能驾驶的厂商究竟有多少呢?
他坚信高速智能驾驶才是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领域,而经过这次更新,零跑品牌的高速智能驾驶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已具备与行业领先水平相媲美的实力,足以应对众多高速驾驶场景的需求。
此外,零跑公司对完全自主研发技术的执着追求,亦是其比众多新兴势力更早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
朱江明认为,将来众人驾驭智能驾驶的能力将逐步趋于一致,这就像手机摄像功能在行业中的发展态势。
零跑在智能驾驶领域展现出卓越的硬件整合能力,这成为其显著优势。其技术优势全面,确保在智驾成本控制上能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此外,零跑还具备未来市场上难得一见的舱驾一体化能力。
在其他零部件的领域,朱江明透露,零跑正着手进行高价值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目前,座椅和压缩机等产品已经开始提供,他们旨在对价值超过500元的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设计和生产。
曹力凭借这份能力与毅力,自信地估算出,若由其他厂商负责全新C11的生产,其成本将比零跑高出两万元。此外,全新C11在尺寸和配置上与同级别的竞品相比,也得到了证实——这些竞品均属于20万元级别的产品。
将自己比喻为龟兔赛跑故事中的乌龟,坚信唯有脚踏实地,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方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零跑汽车在上半年完成了年度车型的更新以及中期改款的工作,紧接着在7月23日,这款被誉为能与特斯拉Model 3、凯美瑞相媲美的B01车型即将揭开面纱上市,而到了年底,零跑的旗舰级D系列车型也将与公众见面。
零跑汽车在上半年交付了22万台新车,如今正全力冲刺,但这样的速度能否帮助它实现年销量达到50万台的目标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