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懂‘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为人父母却不懂顾及孩子感受?

一日夜晚,孩子依旧如往常般为我按摩背部,这成为了我们父子间温馨的小插曲。

捶的时候,儿子总会问我,“爸爸,要不要轻点?”

尤其是当我偶尔发出声响时,他会立刻停下动作,关切地询问是否是因为他敲击得太用力。

那天他边捶着边说了一番非常有哲理的话。

爸爸,你能否明白我的疑问所在?那是因为你有着你的情感体验,而我则有我自己的情感体验。我们并非同一人,因此我无法知晓你的感受,这才促使我向你提问。

“是啊!你说的太有道理了。”

妻子旁边也插话道:“这孩子简直就是个小哲学家,他已经懂得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道理了。”

小小的孩子,也会说出不同人是有不同感觉的。

这看似是一条众人皆知的常识,然而真正能够考虑到他人感受的人却寥寥无几。

特别是为人父母,顾及孩子感受的更少。

因为读懂孩子,没那么简单。

你真的会顾及孩子的感受吗?

要知道很多时候,父母的做法常常让孩子感到愤怒。

某日,于公园游玩之际,目睹了一名幼童依偎在母亲怀抱中痛哭流涕。

妈妈总是安慰道:“别担心,别担心,哥哥只是轻轻碰了你一下。别再哭了,只是轻轻碰了一下。”

孩子的哭声反而更大了。

实际上,孩子遭受了打击,遭受了一个年纪比他大的哥哥的打击,内心充满了委屈。

原本孩子间的打闹,也许哭哭也就算了。

可是妈妈否定孩子的感受,甚至否定了这件事本身,让孩子愤怒。

这位母亲笑着说道:“瞧,你们是同一个幼儿园的同学,哥哥之所以碰你,是因为他喜欢你。”

而那个打人的孩子呢?

她始终用手紧紧捂住母亲的嘴,不愿听到母亲的责备,更没有打算向母亲道歉。

我常常带儿子在外边玩。

他偶尔会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起初并不主动道歉,然而我便会蹲下身来,对他说:“假如是你遭受了撞击,你的心情会怎样?你肯定感到不适,但若有人向你道声歉意,你的心情或许会好很多。”

每次都好好跟他说,如今他会主动道歉。

我理解他因害怕承认错误而怀有的微妙心理,然而我必须明确指出他应当采取的行动:一旦犯错,就应该诚恳地道歉,只需说声“对不起”,这并非什么重大问题。

当然他也有被打的经历。

有一次他被一个比自己大的孩子打了肚子。

看到他痛的大哭,我就问他是不是被打了,是不是很痛?

然后给他看看肚子,当然孩子间的嬉闹,不会有大问题。

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因顾忌他人间的颜面,而忽视或抹杀孩子的情感体验。

其实你给孩子查看后,坚定地告诉他没事,放心吧。

然后就来处理这个打架的事实。

可以引导那个小家伙向弟弟道歉,“你难道不应该向弟弟说声抱歉吗?下次记得要更加小心,别忘了要照顾好弟弟哦!”

这样的处理对两个孩子都未造成伤害,那么为何要说孩子遭受了打击,实则只是被轻轻触碰了一下呢?

孩子往往关注的,是父母是否留意到了他们被打的情况以及内心的感受,是否真正关心他们是否受到了伤害,毕竟孩子难以自行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受伤。

孩子小,无所谓有感受,这是很多父母的观念。

他们认为,孩子们甚至无法被视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独立个体。

而是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产品”。

因此,我们时常能听到一些愤怒的父母宣称:“我是你的亲生父母,你必须遵从我的意愿,我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样的父母会想方设法地去控制孩子。

当然他们自己是感受不到的。

因为打着爱的旗号,就以为全是爱。

若你愿意,我定会竭尽全力为你提供帮助。当然,你若选择不继续学习,我也将尊重你的决定。

说这话的父母分为两种。

一种是真诚地尊重孩子,愿意让孩子独立。

此类方法看似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实则早已剥夺了他们选择的自由,提及此言,不过是为自己对孩子的控制行为稍作掩饰罢了。

我发现身边有着强烈控制欲的父母太多太多。

有的父母从孩子还没生下来开始就规划孩子的人生道路。

父母对孩子情商的重视_父母如何回应孩子的情绪_

甚至还把孩子要去学的专业和上的大学都想好了。

当然,很多都是自己未竟的梦想。

期待着在孩子身上得到绽放。

可是孩子有着自己的人生呐!

他们是为自己而来到世间的。

纪伯伦在其作品《论孩子》中,向广大父母们阐述了孩子降临人间的深层含义。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每次读这首诗,我都会有新的感触。

孩子要有自己的独立思想,而不是父母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要培养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父母必须是一位乐于聆听孩子心声、深切尊重孩子意愿的人。

有时候我搂着儿子时,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给他。

可我知道,他终究会有他自己的世界。

而我呢,最好把这个冲动而愚蠢的想法收回。

做好这个守望者的角色吧。

越爱孩子,越要常常反省自己的爱。

因为爱,有时会让人迷失,变成了一种控制。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先别急着发脾气,肯定是有缘由的。

哪怕他是想用哭声控制你,那也有想控制你的缘故。

有时他们只是来唤起父母的关注。

或者是对父母的一种反抗。

比如婴孩会用哭声唤来父母保护自己。

较大的孩子往往通过啼哭来宣泄内心情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恰当的应对方法,导致情绪波动不定,时而愉悦,时而沮丧。

自己的愤怒、不满借着哭声表达出来。

而有时,仅仅只是想哭哭而已。

根本就忘记了自己为何而哭呢。

所以,父母一定要学着接纳哭泣的孩子,看看孩子为了什么?

我们可以轻声问候,蹲下来跟他们讲话。

只要不是大声训斥,孩子往往会慢慢平静下来。

有些家长认为这样做并非纵容孩子的性情,将来他们动不动就会哭泣,那该怎么办呢?

在孩子闹脾气或是泪水涟涟之际,不论缘由如何,我认为保持冷静和宽容的心态,远比体罚或责骂来得更为有效。

你如果不想马上让步或者绝不妥协,那也可以用平和一点的态度。

让孩子暂时独处冷静,同时我也需调整情绪,以免怒气占据上风。

我们常常期待孩子能有一个好脾气。

孩子能大大方方,懂礼貌,乐观又积极,友善而努力。

能遇到事能调整自己的情绪,遇到人懂得如何交往。

期待养一个情商高的孩子。

然而,观察那些情商出众的孩子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父母在情商方面也往往表现得相当出色。

情商培养的核心在于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并非单纯依靠考试或训练来获得。

那些真心疼爱孩子、懂得与孩子产生共鸣的父母,常常能够使孩子体会到共鸣的强大作用。

那些能够以温和态度对待孩子的父母,同样能够让孩子体会到温和的感染力,他们不会通过愤怒和暴力来彰显自己的权威。

所以,请好好回应孩子的情绪,特别是他们的感受很差的时候。

正是最需要父母关怀和引导的时刻。

在他们发脾气、不知所措的时候,正是最需要父母爱的时候。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三十头镇卫生院 黄石市委机关幼儿园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