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近期公布,今年新设立的这个“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标志着我国教育领域在宠物培养方向上迈出了创新步伐,成为产业升级与教育融合的一次积极探索。该专业属于“动物科学”这一大类,其课程体系广泛涉及宠物营养与食品、宠物行为学、宠物护理、宠物繁殖与育种等多个重要领域,紧贴伴侣动物行业迅猛发展带来的人才培养需求,旨在培养既具有坚实的动物科学基础,又拥有丰富产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我国宠物经济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到2024年,我国宠物消费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在过去十年间,其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9%,这一数字远超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此外,市场结构呈现出以食品为主导(占比52.8%)的特点,同时医疗服务的增长速度也在加快(占比13.9%)。根据数据统计,我国现有宠物相关企业数量已突破五十万家,这些企业的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了宠物食品、医疗服务、美容护理、驯养训练、保险保障以及殡葬服务等多个细分市场,从而初步构建起了一个涵盖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完整体系。
产业繁荣兴盛,迫切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支持。以宠物医疗行业为例,它急需大量具备高超诊疗技能的兽医;此外,在宠物美容、驯养等服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样强烈,从业者需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而在宠物食品研发、营养配比等关键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则是企业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力量。
设立“宠物”本科专业,恰如其分地满足了市场对高素养专业人才的急切需求,同时也体现了高等教育对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与积极应对。此举无疑将缓解行业发展的人才短缺问题,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有效改善供需关系,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产业品质,并推动人才结构的优化升级。
开设“宠物”这一专业,实际上反映了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与产业之间协同发展的一个典型例证。近年来,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积极投身于探索如何使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实现有机对接的有效途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湖南农业大学为满足市场需要,主动开设了宠物临床诊疗与养护等课程,同时,该校还与众多宠物企业及行业协会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得以近距离接触行业尖端技术,并亲自投身实践,从而显著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这也给我们带来启示,即高校专业的进步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首先,应促使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精确匹配,确保教学环节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共建的实习基地和技术平台的建设,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其次,应积极鼓励行业协会深入参与到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和认证评估工作中,以此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我们期待,教育与产业之间深度融合、相互推动的创新实践日益增多,这将有力推动技能型社会的构建,并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4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