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苍山野生菌遭掘地式采摘!无序过度采摘风险谁来担?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最近,“大理苍山野生菌被过度挖掘式采摘”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人士担忧,苍山的蘑菇资源可能即将枯竭。针对这一情况,苍山的相关管理部门明确指出,未经过审批和备案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采摘蘑菇是违法行为,工作人员正持续进行巡查和守护,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采摘蘑菇虽非罕见之举,然而若是无序地过度采挖,则会产生问题。据悉,近年来,在享有“野生菌王国”美誉的云南,搜集野生菌已逐渐演变为一项热门的旅游活动。特别是夏季,苍山野生菌正值旺盛生长期,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入山林,进行采菌活动,保守估计,人数至少上万人。

网络配图

这么多人乌泱乌泱往山上奔,风险也随之而来。首先,负责推广采菌活动的团队中存在诸多问题,其成员构成复杂,其中不少团队专业度不足,对采菌活动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规范;其次,游客在采菌时的方法不当,许多人手持钩具和耙子,在山林中随意翻找,不仅随意践踏菌类生长地,还对森林的腐殖层和菌丝网络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再者,苍山地区地形险峻,原始森林众多,游客大量涌入,在此采菌过程中,曾多次出现迷路、失联,甚至遭遇危险的情况。

为何采蘑菇活动如此吸引人?若细心分析,便会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打算。部分商业团队追求的是吸引更多顾客、赚取更多利润,却忽略了生态环境的承受力。众多游客则抱着打卡的心态,盲目跟风来到这里,只为了拍摄一些“爆满”的蘑菇照片,不论蘑菇的大小、是否有毒,都一股脑儿地往篮子里放。此外,还有一个群体不容忽视,那就是在社交平台上热衷于分享“种蘑菇”内容的博主。为了吸引商业团队或吸引个人关注,他们仅通过搭配几幅精美图片和设计一些吸引人的话术,便能够轻松塑造出一种贴近自然的形象,然而,对于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他们却选择完全不予提及。

苍山的蘑菇快被“薅绝了”?全“菌”覆没的闹剧何时休_蘑菇菌是什么意思_

进一步观察,聚集采摘蘑菇的现象也成为了当前“户外探险热潮”的一个缩影。不知从何时开始,“打卡探访自然景点”、“挖掘野生蔬菜”、“捕捉昆虫”等活动变得流行起来。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这些活动迅速升温,并逐渐走向商业化。在各个网络平台上,“户外探险”已成为一块巨大的流量蛋糕,为了提高活跃度,大多数平台没有严格审查的动力,甚至还将一些违规行为推至首页。一来二去,一个“拿‘野趣’换流量”的利益链便形成了。

热潮的另一面,却频现“满山韭菜被挖一空”、“网红打卡树下的庄稼被踩坏”、“公园里的观赏杏子屡遭采摘”等负面新闻。当“亲近自然”的理念转变为“破坏自然”的行为,这生态的损失又应由谁负责承担呢?

显而易见,打野乱象的形成是由跟风心理、商业操作和流量导向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因此治理这一现象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首先,相关景区和园区等应强化管理,而严格执法并实施真正的处罚是震慑破坏行为的关键。此外,还需认识到,社交媒体上的“种草”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广告宣传,不能随意进行“种草”活动。追求流量、渴望增加粉丝数量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对于“推荐”行为,不能无所顾忌、没有限制,否则就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误导责任。平台方面,更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热度而成为破坏性打卡行为的推波助澜者,而应当加强审核力度,并多向网友提醒风险、倡导理性出行。

无论在虚拟的网络领域,抑或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文明与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热衷于亲近自然、追求美好原本是值得提倡的行为,只要我们多一份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呵护,“全面灭绝细菌”这样的荒诞剧就能逐渐减少。

(何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