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皇后》这部“五一”档期的电影,凭借其深刻的情感和充满创业激情的故事,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可观的票房成绩。在广州,同样有一位制作嫁女饼的“水饺皇后”,她在仅有32平方米的小店中,搭建起木板工作台,手持一根硬木擀面杖,开始了自己的制饼生涯。那时的她或许未曾预料到,这个微不足道的起点,将来竟会发展成为黄埔区人人皆知的“金字招牌”。她就是与制饼结缘半生、今年63岁的钟焕娣。
中秋时节,人们品尝月饼,端午佳节,享用龙船饼,而婚礼上则不可或缺地有嫁女饼,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饼类食品,蕴含着岭南地区代代相传的生活乐趣和对幸福的向往。在传承古老制作技艺的过程中,制饼师傅们不仅保留了传统,还通过创新为这些传统食品赋予了时代的生机与活力。2019年,嫁女饼(绫酥)制作技艺成功跻身黄埔区发布的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了2022年10月,该技艺又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钟焕娣的执着与坚守也逐渐被众人所了解。
如今,她不仅继承了嫁女饼的制作技艺并将其传承发扬,同时还将龙船饼、月饼、核桃酥等传统饼点的制作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广府的饼香得以传播至更广阔的天地。
开一家饼店传承祖辈手艺
钟焕娣出自世代制饼的家庭,自13岁开始,她的祖父与父亲便传授她揉面和制作馅料的技艺。在物资相对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制作好的嫁女饼被层层叠放,缺乏单独的包装,轻轻一碰便易碎。当时采用的是花生油制作水油皮,而非如今常见的洁白猪油,品尝起来远不及现今的甜香可口。
岁月流转,饼中的馅料愈发多样,质地愈发酥松可口,而那传承已久的制作技艺却始终如一。
90年代,随着个体经济在广州蓬勃发展,刚分娩的钟焕娣不愿局限于家庭主妇的角色,她的思维变得活跃。于是,她下定决心开设自己的饼店——美香饼家。为此,她在黄埔火村租下了一间32平方米的店面,并致力于将家传的手艺传承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嫁女饼的饼皮薄如蝉翼,既酥脆又绵软,其独特之处在于对面团配比的精准掌控。钟焕娣精通水油皮与油酥皮的搭配技艺,对水、油、面粉的比例要求严格,必须恰到好处。面团充分醒发后,经过卷、切、分剂和折叠、擀压等多道工序,才能形成层次丰富、自然起酥的口感。
在材料选择上,钟焕娣有着自己的执着。她坚持使用自制的猪油,以确保其香气四溢且口感顺滑;制作莲蓉时,她选用的是被誉为“中国三大莲子”之一的湖南湘潭湘莲,熬制出的莲蓉色泽鲜亮、纯净无瑕,且香气浓郁;豆沙则选用的是来自山东的珍珠红豆,颗粒小巧,制成的豆沙油润细腻;而咸蛋黄则必须选用营养丰富的海鸭蛋进行腌制。
若持续沿用最古老的方法,难免给人留下陈旧无趣的印象,缺乏创意,因此必须持续创新,以满足顾客对新鲜口感的追求。为了使嫁女饼更贴合现代人的味蕾,她不懈地进行研发,至今已成功推出了六种不同的口味。其中,粒粒红豆酥便是这些新口味之一,红豆颗颗细腻如沙,入口更是醇香四溢。
这份对品质的执着,使得饼店的声誉逐渐攀升。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她每天只能休息短短两小时。店铺虽小,擀面制饼之际,背后便是那昼夜不息的烘烤炉,热浪滚滚,直扑身上。而她的丈夫则骑着摩托车,承载着百斤重的饼,在街巷间来回穿梭,送货上门。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拼搏精神,他们的店铺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在萝岗老街附近开设了新店。转眼间,他们已经在这个行业里奋斗了整整三十年。回想起这份执着,钟焕娣笑着说道:“无需畏惧辛劳,只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即可。”
从嫁女饼到龙船饼钻研从未停歇
广府嫁女饼是聘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男方负责购买,女方则将其分发给亲朋好友。这些饼的分量是以“担”来计量的,一担大约重100斤。在分发饼时,必须选择双数,寓意着“成双成对”的美好愿望。
市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攀升,导致订购饼点的数量显著增加。钟焕娣接到了一笔订单,其规模尤为庞大,竟高达1200斤。鉴于嫁女饼的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防腐成分,其保质期仅有十多天,这就要求她的饼店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上万个饼的制作。
那确实是非常繁忙,然而内心却充满了喜悦。嫁女饼寓意深远,制作这些饼意味着传递幸福。她详细地讲述了广州的风俗,提到天河地区甚至有“偷饼”的习俗。女方家会将嫁女饼放置在显眼的地方,来宾无需告知主人即可自行取用,拿得越多,象征着幸福将愈发丰富。
按照广府地区的婚俗传统,农历的正月、二月、四月、八月、十月以及十一月,这六个月份是婚嫁的旺季,尤其是中秋佳节临近时最为繁忙。随着制饼数量的增加,传统的制饼技艺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变革。去年,美香饼店告别了“一楼售卖饼、二楼进行烤制、三楼进行包装”的作坊式生产模式,转而拥有了规范的厂房作为后盾,员工们再也不需要在楼梯间里手捧热气腾腾的饼坯来回奔波。然而,该工厂虽对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但馅料制作和饼皮包裹等环节依旧依赖人工操作。
钟焕娣拿起一个刚完成的饼坯,感慨道:“机器制作的食物,口感总不及人工。瞧这饼皮与馅料,包裹得恰到好处,若多了则过硬,少了则过松,唯有经验丰富的老手艺人才能把握得如此精准。”
现今,她的儿子与儿媳们共同投身于饼的制作,协助打理店铺,新一代的传承使得美香饼家的生意愈发兴旺。
钟焕娣对传统饼点的痴迷与深入研究始终如一。在多年以前,她便主动着手推广广式饼点,龙船饼、月饼等传统糕点在她的巧手下重获生机。今年,龙船饼意外地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黄埔、天河地区的众多乡村纷纷前来订购。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独具匠心的构思和不懈的努力。她对各个村庄的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巧妙地将祠堂建筑、龙舟图案等村庄元素融入到了节庆的布置中,为各个村庄量身打造了独特的礼品盒,既保留了传统饼点的文化内涵,又满足了现代人的口味需求,同时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了广式饼点的独特风味。
从仅有32平方米的小店起步,到构建起标准化的生产车间,钟焕娣凭借近半个世纪的执着,见证了非遗技艺的持久活力。这不仅体现在对原料和工艺的严格把控上,也体现在对时代变迁需求的精准把握上。随着新一代传承者的加入,印有“囍”字的嫁女饼,正以更加生动的面貌融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