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日开始,成都至北京的动卧列车正式投入运营。首趟列车的列车长,他是一位来自哈尔滨的,如今已在成都安家的新成都居民。
据相关报道,成都东站开往北京的首次动卧列车由李月担任列车长,她自2011年起便在成都客运段铁路部门工作。这位“蓉漂”在当年便开始担任动卧列车的乘务工作;经过14年的历练,她如今已由一位初出茅庐的新人蜕变为经验丰富的铁路工作者,并且从一名外来者转变为渴望扎根成都的本地人。
岁月如梭,经过14年的时光流转,她再次踏上征程,这次不仅标志着她人生新篇章的开启,同时也成为了城市间跨区域合作的新里程碑。
李月(右)
听说值乘动卧列车
她连夜联系师傅“取经”
列车长李月带领着团队,在2日下午6时45分前,便已依次完成了列队、打卡、仪容仪表的整理、重点工作的布置以及设备的分发等工作。此时,他们正静候在站台,期盼着成都开往北京的动卧列车缓缓驶入。
几分钟后,列车缓缓进站停靠,李月便与同事们一同踏上车厢,全身心投入到发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
李月(前排右一)带着班组成员前往站台
从观察车上忙碌的乘务员身影,我们可以明显察觉到,这些值乘的列车员都经历了无数次的模拟训练。
为了提升乘客的出行感受,我们自始至终在全线范围内进行了严格选拔,并最终成功组成了包含7位女乘务员及1位男乘务员的首发服务团队。李月提到,班组成立之初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培训,尤其是对应急处置、卧具整理、服务用语、英语对话等具体业务技能进行了强化;同时,鉴于动卧列车主要是为卧铺乘客提供服务,所以对车厢内的各种设备设施和操作流程也进行了提前的熟悉和了解。
尽管她已经接受了培训,并且积累了充足的实际操作经验,但当选拔结果最终确定她将担任列车长一职时,她的内心仍旧无法避免地产生了些许忐忑。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立刻拨通了师傅的电话,只因在14年前,她曾担任我们动卧列车的列车长。李月坦诚地说,尽管她已历经14年的值乘生涯,对列车上的工作已是驾轻就熟,然而,当她首次担任动卧列车的带队值乘时,心中难免还是有些许的忧虑。
电话接通的那瞬间,她内心已充满信心。“师傅主要是来安抚我,为我加油鼓劲,然而对我而言,当师傅的声音响起时,我的忧虑就已消散。”李月向红星新闻记者透露,师傅宛如一位家长,让她感受到了可以信赖的依靠。
她走遍了值乘列车沿线城市
如今成了地道的成都人
李月,哈尔滨的姑娘,在2011年一个偶然的时刻,踏入了成都客运段的工作岗位。初入职场,她便有机会担任动卧列车的乘务员。十四载光阴荏苒,她几乎走遍了成都开往各地的动车,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而今,她再次站在了成都开往北京的动卧列车车厢里。
此刻的她,或许略显紧张,或许有些迷茫,或许回想起十四年前的自己,又或许心中一片空白,然而这一切对她而言,都承载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初涉职场,我便有幸担任动卧列车的乘务员,随着成都动车线路的逐步开通,我的工作范围也从最初的成灌线、成达线逐渐延伸至成都至南京、广州的动车线路。在此过程中,我从一名普通的列车员成长为列车长,而今,我有幸成为首发列车的首任列车长,并期待自己能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飞跃。李月表示,十四年来,她专注于工作,不懈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终于成就了一名列车长的身份。
李月与班组成员
东北女孩初到成都,面临着诸多不便之处。饮食习惯迥异,作息时间难以适应,语言交流存在障碍,加之离家遥远,这些都给她带来了不少困扰。
十年前,成都的动车线路尚未延伸至省外。李月计划返回哈尔滨,若乘坐火车,需耗时整整两天,若是遭遇晚点,行程时间还将被迫延长。在那个时期,飞机成了她唯一的出行方式。
十多年后的此刻,她已不再为归家而感到忧虑。尽管动车无法直达目的地,但经过时间与空间的缩短,16小时的旅程为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尤其是这次动卧列车的开通,从成都夜间出发,次日清晨抵达北京换乘,大体上下午两点便可抵达哈尔滨的家。
李月与班组成员
而尤为关键的是,她如今已彻底融入了成都人的生活。“我在成都辛勤耕耘了十四载,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身边围绕着同事与朋友,我早已习惯了辣味美食,也习惯了人民公园那份悠闲与宁静。若让我重返哈尔滨,恐怕我会感到些许不适应。”李月感慨道,十四年间,国家铁路飞速发展,她在成都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闲暇时光,她身为一名热衷于旅行的行家,已游历了众多乘坐列车可达的城市。“并非指我在工作途中下车游玩,而是趁着休息之际,穿梭于这些城市,体验迥异的风土人情。”李月透露,这些年来,她从成都启程,省内各大城市都留下了她的足迹;而省外的南京、广州、昆明、桂林等地,与成都直通动车相连的城市,她也几乎走遍了。
身为一位热衷于旅行的旅行家,她接下来渴望继续踏上征程,用脚步去探索和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