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点击音频,听有趣的广播剧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栏目今日聚焦,我们一同走进芒砀山,探寻那与王陵相依相伴的庙宇——芒砀山汉代礼制建筑遗址。
芒砀山汉代礼制建筑基址航拍
游客问导游:“这山顶上的光秃秃石台基,看起来普普通通,难道其中隐藏着什么奥秘不成?”
导游:此处石台基非同小可!它乃2006年考古队发掘出的汉代“大工程”,占地竟达1055平方米!您所踏足之地,或许是汉文帝祭祀高祖的庙宇,亦或是梁王举办盛大仪式的祭坛!
游客:这为什么要建在山顶上呢?
导游:您的问题提得非常棒!芒砀山,作为西汉梁国王陵的核心地带,其周围群山之中安葬着八位梁王。想象一下,祭祀祖先的殿堂就建在主峰之上,它不仅俯瞰着整个陵墓,还象征着与天地相连。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后世采石活动的破坏,这里如今只剩下残破的墙壁和断壁残垣。不过,考古学家们还是在瓦砾之中发现了西汉初期的绳纹板瓦,这无疑是一张见证了两千年前历史的“建筑身份证”!
芒砀山汉代礼制建筑基址出土的铁质工具
游客:导游,这地方有没有什么神秘的传说呀?
导游讲解道,据传刘邦曾在此地斩杀白蛇发动起义,而汉文帝为了纪念高祖,特地下令在“龙兴之地”修建了一座庙宇。另外,还有说法称,梁王每逢每月的朔望之日,必定会携带巫师登上台面观测星辰,祭拜天地时,百盏铜灯同时点亮,将山头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虽然这些说法的真伪难以辨别,但您瞧这石墙上所残留的飞天雕刻图案,难道不正像是在云间翩翩起舞吗?
游客:原来得名“礼制建筑”,如今是否仍能寻觅到昔日祭祀活动的遗存呢?
导游:您看,东墙之外的三块柱础石中,居中的那块上刻有十字形柱心,昔日木质立柱便是在此处支撑起回廊。自从这里被提升为国家级保护单位,专家们增设了防雷装置,并对残破的墙体进行了加固处理。尽管无法完全恢复其原貌,但立足于台基之上,远望群山,依然能够体会到汉代王侯“祭告天地”时的壮阔气势!
芒砀山汉代的礼制建筑基址坐落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的芒砀山主峰之上,这座建筑属于西汉初期,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石木结构高台式礼制建筑。它拥有规整的条石墙体、精湛的夯土工艺,并且与梁王墓群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揭秘汉代祭祀制度与建筑技艺的宝贵实物证据。2013年,该基址被国务院认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这部作品是由河南省文物局携手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共同制作的,它专注于介绍那些对外开放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生动展现了河南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果,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延续文化传承。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程冰冰、谷艳敏、罗曼、马翔、罗栋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