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七一”节日的临近以及暑假的将至,众多市民和游客纷纷涌向红色旅游景区和场馆,络绎不绝。他们在这“行走的课堂”中,不断传承着红色基因,延续着红色血脉。
参观热情高涨
近日,众多游客纷纷追寻红色历史的足迹,参观革命历史遗址,聆听那些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不仅重温了红色记忆,更深刻体会到了家国情怀,从中汲取了不断前行的动力。
6月28日,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一座高大雄伟的毛主席塑像矗立在那里。北京游客谢佳颖在塑像前瞻仰并合影留念,随后她步入纪念馆。馆内,千余件文物和照片如同一条线索,将那段难忘的岁月和壮阔的征程串联起来。这些展品不仅让我驻足观赏,更引发了我深深的凝视与沉思。谢佳颖向记者透露,身为青年一代,她计划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来强化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且将始终维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追梦者。
目前,陕西省已打造出“红色演艺融合数字技术、场景再现与沉浸式体验”的新型场景和模式。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负责人透露,陕西还推出了诸如“重走长征路”等一系列红色研学项目,将红色景点变成了思想教育的课堂。同时,各地也精心策划推出了内容多样的红色旅游路线,实现了红色文化与地方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
6月24日,广西桂林兴安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迎来了众多游客,他们乘坐着“桂林红色湘江”旅游巴士,共同追寻那段红色记忆,深入了解湘江战役的悲壮历史。桂林市民邵女士特意带着儿子参加了这次研学活动,她对那些老物件和感人肺腑的先烈故事感到十分震撼,不禁热泪盈眶,她希望这种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近期,昆明寻甸的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在这里,市民和游客们专注地听讲解员讲述红军长征的,目光停留于那些珍贵的文物和栩栩如生的图片前。讲解员高凡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纪念馆已增派讲解员,并延长了开放时长,致力于为游客打造优质的参观体验。
湖南省的武冈市,这座历经千年的古城,其城墙之上铭刻着红色历史的印记。6月22日,在武冈市黄埔军校第二分校中山堂的训礼堂内,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兵向选调生们进行了深入的宣讲。此次活动,不过是星星之火,刚刚点燃。毛淑菲,作为武选星火宣讲团队负责人,透露了未来计划。他们计划创立“湘村微党课”这一品牌,将理论宣讲活动引入校园和乡村的各个角落。通过“屋场会”和“板凳课堂”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他们旨在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扎根发芽。
产品供给丰富
各地持续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模式,不断拓宽红色旅游产品种类,旨在更全面地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副厅长林宇透露,本年度暑假期间,福建将借助“红色研学”这一动力,策划一系列以红色为主题的特色活动。这些活动包括龙岩举办的“红动古田·半夏”活动,以及三明清流举办的“山河铭记,薪火相传”——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红歌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旨在打造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红色场景,持续拓展红色文化的全新体验,从而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业的持续高品质发展。
近年来,坐落于甘肃张掖高台县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已成为众多党员干部、群众以及青少年热衷的红色教育基地。该纪念馆借助红色资源的整合,打造了一条以西路军纪念馆为核心,涵盖县内多处遗址、遗迹、生态景区以及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基础,并辅以多个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西路军主题公园和红军营体验项目支撑的“红色+”旅游线路。同时,策划并推出了“跟随总书记足迹”以及“传承红色精神,从南梁至高台”等贯穿全省的红色精品旅游路线。纪念馆副研究馆员石琳如是介绍。
呼和浩特乌兰夫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李志明指出,乌兰夫纪念馆精心打造了“三个纪念馆”主题宣传教育网络。他们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从多个角度阐释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此外,他们还组织搜集并整理了《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等红色故事。同时,乌兰夫公园正全面推动4A级景区的精细化服务管理,持续提高纪念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乌兰夫的故居凭借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成功地将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塔布赛地区塑造成了备受瞩目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
为了更充分地迎合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各地纷纷推出了丰富多样的特色红色旅游路线和产品。在6月27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包括上海市文物局)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携手广东、福建、江西三省的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于中共一大纪念馆联合揭晓了“中央红色交通线主题游径”。
创新融合发展
辽宁沈阳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凭借其丰富的资源,成功推出了“追寻历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以及“走近抗战英雄”等一系列研学课程。此外,该馆还集结优势资源,编制了《一份特殊的宣言》等研学教材以及《走进“九·一八”》等抗战普及读物,进一步丰富了研学内容。通过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研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每年接待的研学人数超过20万人次。该馆携手省内15家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共同创立了辽沈地区首个抗战博物馆联盟——“沈阳抗战联线”。此举将全省的红色场馆串联成线,连绵成片,实现了整体融合,并搭建了一个红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互动交流平台。
位于燕山山麓,北京市密云区闪耀着革命历史的荣光,这片革命老区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密云区文化和旅游局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密云区正将丰富的红色历史底蕴与自然山水景观相结合,致力于塑造“壮美密云,红色画卷”这一区域特色形象。该区正全面推动两个红色文化旅游片区的建设,将红色文化基因转化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构建一个既有深厚历史底蕴又充满体验感的红色旅游体系。这样,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在欣赏山川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铭记历史,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众多地区正利用数字技术为红色旅游注入活力,构建起富有沉浸感的互动体验场所,使得红色文化得以更加生动和鲜活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以贵州的“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为例,全息影像技术将众多红军战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参观者面前,游客得以跟随战士们的足迹,踏上长征的征途。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的东高庄村,作为抗大一分校的旧址,同时也是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的创作地。在今年的5月1日,东高庄的实境沉浸文献剧场正式开启了试运营。到了6月中旬,该地已经接待了超过4000名学员。我们特别注重打造一种沉浸式的体验,通过声音、光线和电气的巧妙结合,成功营造出了浓郁的历史氛围,使得学员与游客能够更加贴近地感受到那些令人动容的历史时刻。”东高庄红色片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薄发涛说。
采访团队由任丽、伊日桂、周凤文、李金枝、牛莹、高慧等成员组成,执笔工作由魏彪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