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车/Jasper
若是在数年前,国内销量冠军的宝座属于吉利,而比亚迪那时的销量,吉利或许根本不屑一顾。
以2019年为例,吉利汽车全年销量达到了136.2万辆,相较之下,比亚迪的销量仅为45万辆。
比亚迪凭借新能源技术一路高歌猛进,连续数年稳居冠军宝座,而吉利则显得相形见绌。
近期,上半年的销售数据已经公布,比亚迪的销量达到了214.6万台,而吉利的销量为140.9万台。表面上看,比亚迪似乎依然占据着领先地位,然而,若继续保持这种增长势头,不出三年,吉利很可能将超越比亚迪。
观察数据可知,在2022至2024年间,比亚迪的年销量分别是186.9万、302.4万和427.2万台,而吉利的同期销量则是143.3万、168.7万和217.7万台。显而易见,比亚迪的销量与吉利相比,呈现出显著的领先优势,且领先幅度几乎达到了一倍。
有趣的是,尽管新能源行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吉利的纯燃油车型销量却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在2023至2024年度,其纯燃油车型的销量达到了120万台和128.9万台,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更是攀升至了68.4万台。
新能源的补贴在退坡,吉利两手抓的举措将带来更长远的影响。
表面上看是两家汽车制造商在销售业绩上的较量,然而实际上,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趋势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自2020年4月国家出台补贴措施起,便已明确指出,2020至2022年的补贴额度将经历显著下调,具体而言,相较于上一年度,将分别减少10%、20%以及30%。
在此政策推动下,新能源市场迅猛发展,其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同时,得益于近年来新能源更新补贴政策的逐步放宽,今年预计将有高达2500万台乘用车纳入补贴范围。比亚迪凭借其全面的新能源战略,精准把握住了这一发展机遇,实现了全面腾飞。
然而,截至目前,一项具体规定已经显现,即以旧换新措施将持续至本年12月31日;至于2026年是否还会继续实施,目前尚无确切信息;同时,新能源汽车将不再享有购置税全免的优惠。
当前被称作“后补贴时期”,消费者体会到的则是“购车时的迫切需求”。为了规避额外的购车费用,众多对新能源汽车抱有兴趣的消费者计划在今年内完成购车事宜。
这也预示着在接下来的数年里,新能源市场将面临一定的过度消费现象。换句话说,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大多会在今年完成购车计划,而剩余的消费者则更倾向于选择燃油车。
此时,受影响最为显著的企业无疑是那些专注于“全面新能源”领域的公司,而采取燃油与新能源并行发展的吉利,在面临“透支效应”时,其表现相对较为稳定。
而更重要的是,大家对新能源的期待正在逐步减小。
自新能源领域起步以来,用户在驾驶过程中的感受转变,并非源于“电力”与“燃油”之间的差异,而是新能源车型所特有的电子结构,使其展现出更为“智能化”的特性。这体现在无线充电、语音控制、智能车载系统以及辅助驾驶等多个方面。
新能源象征着智能化,这种观念在新能源的初期阶段就已深入人心。然而,时至今日,随着众多汽车制造商在智能化领域的不断进步,那些过去仅限于新能源车的高科技功能,如今也已被油车所采纳并得以实现。
吉利的星越L车型,即便是纯燃油版本,也配备了副驾驶位的娱乐显示屏、12.3英寸的中控触控大屏、4G网络连接、车联网技术、远程在线升级功能,以及L2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若将纯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置于同等地位,那么在后续比较中,我们所关注的将主要集中于电与油在用车成本及驾驶感受上的差异。
随着新能源补贴的终止,电车在寒冷冬季的驾驶感受、节假日高速路途中的充电体验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消费者对燃油车的兴趣再次高涨。
上半年即将结束,吉利已将年度销售目标锁定在300万辆。尽管这一数字与比亚迪的年销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从长远角度考量,采取多元化战略的吉利,其发展轨迹将比比亚迪更加平稳、稳健,并且前景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