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Auto-First|撒马尔
十个大厂,各个凶猛。
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比亚迪、上汽、一汽稳居前三甲,然而吉利汽车增速迅猛,独领风骚。奇瑞汽车在出口市场仍保持强劲的统治力,而长城汽车逐渐落后。东风公司和广汽集团成为上半年销量唯一下滑的两大车企。长安汽车即将独立运营,十家大型车企的竞争格局正加速裂变。
因此,对于这十家大型企业来说,一场围绕销售规模、新能源汽车普及程度、国际竞争力、盈利水平以及智能驾驶技术的全方位竞争正在激烈展开。
1-6月销量如下:
1.比亚迪 214.6万辆 同比增长33%
2.上汽集团 205.3万辆 同比增长 12.4%
3.中国一汽 157.1万辆 同比增长 12.4%
4.吉利汽车 140.9万辆 同比增长47%
5.长安汽车 135.5万辆 同比增长6.8%
6.奇瑞汽车 126万辆 同比增长14.5%
7.东风公司 105.5万辆 同比下滑15.8%
8.北汽集团 81.7万辆 同比增长6%
9.广汽集团 75.5万辆 同比下滑12.5%
10. 长城汽车 57万辆 同比增长1.8%
显而易见,各大头部车企之间的竞争已从价格战和规模扩张逐步演变至全球布局、智能驾驶技术以及新能源普及率等全方位的生态竞争。在下半年,竞争将特别凸显企业在扩张质量、研发效率、全球化布局、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作战能力。
先来看销量规模。
十个知名企业上半年的总销售量达到了1300万辆,置于3000万辆的整体市场环境中,这十个企业几乎占据了绝对的竞争优势。然而,深入到企业内部,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各层级的差异。
长城汽车四辆的销量才相当于比亚迪一辆,尽管上汽自前几年的巅峰期有所下降,但仍旧稳居第二,甚至在交付量上位居第一,而吉利因其迅猛的增长势头,亦被广泛认为是继比亚迪之后的又一佼佼者。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新兴的汽车制造企业势头强劲,在营销策略、创始人个人品牌、用户流量以及智能驾驶技术等方面表现出色,然而其规模仍旧有限。新势力中的领军企业正朝着年销量达到五十万辆的目标迈进,而大多数新势力企业的年销量仍在二十万辆上下徘徊。若仅从企业规模这一角度来看,它们与中国排名前十的汽车企业集团相比,目前仍显得微不足道。
再来看新能源渗透率。
7月8日,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产狭义乘用车零售总销量达到了1090.1万辆,同比增长幅度进一步上升至10.8%。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为546.8万辆,占整体市场的比例高达50.2%。
今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车型的渗透率累计达到了历史新高,首次超过了总量的50%。这一里程碑标志着2025年将成为我国乘用车领域新能源渗透率突破半壁江山的一年。与此同时,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之间的竞争将进入一段激烈的拉锯战。
观察十个主要厂商的数据,比亚迪实现了100%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奇瑞集团在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达到35.94万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8.6%;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车销量为45万辆,同比增长了48.8%;而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车销量更是高达72.52万辆,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26%。
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除了比亚迪之外,以吉利和奇瑞等为首的国内知名自主品牌,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将实现显著提升。
谁自主转型大丰收?
上半年市场竞争激烈,比亚迪、上汽集团、中国一汽、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比增长普遍显著。其中,上汽和北汽由依赖合资企业转变为自主发展,转型效果尤为突出。
以上汽品牌为例,其国内市场的销量实现了130.4万辆的佳绩,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1.1%,市场份额也因此上升至总销量的64%。
长安汽车的业绩提升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的强劲表现,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45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8.8%;同时,海外市场的销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突破了30万辆,同比增长率达到了49%。
北汽集团在上半年实现了81.7万辆的整车销售业绩,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其中,自主品牌汽车销量达到46.6万辆,同比增长率高达24%,市场份额达到了57%。
谁掉队?
从数据上看,一是广汽集团、二是东风汽车、三是长城汽车。
广汽集团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下,上半年的总销量达到了75.53万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48%。其中,自主品牌广汽传祺的销量为14.63万辆,同比下降了22.55%,而广汽埃安的销量为10.9万辆,同比减少了14%,这一下滑幅度在众多大型汽车企业中尤为突出。
东风集团股份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其母公司东风汽车在1月至6月期间共售出105.5万辆汽车,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5.8%。对照设定的300万辆年度销售目标,东风汽车上半年的销量达成比例仅为35.2%。
长城汽车遭遇了“掉队”的质疑,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其销量增长幅度有限,上半年销售量达到57万辆,同比增长仅为1.8%;其次,与行业领先企业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再者,长城汽车曾引以为豪的海外市场销量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在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批发销量为19.8万辆,同比下降了1.9%。
谁是黑马?
吉利银河的潜力不容小觑,其独特之处尤为显著。究其原因,一个数字足以说明一切——232%。在1至6月期间,吉利银河品牌的销量达到了548,408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32%,足以证明其销量黑马的地位。具体到6月份,吉利银河品牌的销量更是高达9万辆,同比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02%。
吉利银河迅速崛起,成为吉利销量中的中流砥柱,实属可喜可贺。它精准地与竞争对手对位,以贴近市场的价格策略、紧跟时尚潮流的外观设计,加之吉利强大的造车体系支持,使得吉利银河成为了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的品牌。银河星舰7、银河E5、星耀8等车型一经上市便受到热捧,而银河A7、银河M9也即将与消费者见面,今年实现百万销量目标几乎已成定局。
智驾,拼了
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虽然智能驾驶并非它们生存的关键,然而业界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将是智能化”的观点备受认可,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即便我不需要,你也必须具备,并且要做得非常出色。因此,对于这十大企业来说,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已经达到了全力以赴的地步。
比亚迪传来最新动态,7月9日,从比亚迪汽车官方微信公众号得知,该公司在智能泊车领域实现了重大进展,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与L4级相当的高水平智能泊车技术。此外,比亚迪郑重承诺,针对中国市场内所有配备天神之眼的车辆用户,将对其在智能泊车过程中的安全与可能产生的损失提供全方位保障。
吉利旗下的千里智驾项目,原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单元(车BU)的首位总裁王军已加盟千里科技,并担任该公司的联席总裁职务。在6月23日,千里科技对外推出了针对L2+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千里智驾1.0版本,同时亦对外公布了针对L3级以及L4级智能驾驶技术的产品发展规划。
全球化能力再提速
一方面,美国频繁动用的“关税武器”在全球汽车产业中激起强烈波动,导致全球贸易体系遭遇史无前例的挑战;另一方面,提升全球化运营能力和网络建设将成为我国汽车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我国汽车企业正陆续在匈牙利、土耳其、巴西、墨西哥以及东南亚等地区设立本地化生产基地。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的海外销售额已超过三十万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五成。近期,该公司宣布了在欧洲设立新工厂的计划,旨在为其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7月2日,长安汽车负责欧洲市场销售、营销和服务的执行董事Nic Thomas向路透社透露,公司正在对可能的工厂选址进行评估。
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的卡玛萨里工厂迎来了首辆新车的诞生。该工厂首次生产的两款车型为宋Pro和海鸥。其中,宋Pro成为了比亚迪在巴西市场最受欢迎的车型之一。
2025年下半年,众多传统大型制造企业将在转型过程中逐渐展现各自特点,它们将围绕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以及全球竞争力等方面展开全面竞争。其中,部分企业或许能继续走强,而另一些企业则可能像青蛙被温水煮死一样,逐渐失去市场份额。可以预见的是,行业洗牌将更加激烈,竞争愈发残酷,而最终的结局尚未揭晓。(部分图片由AI作图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