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像欧洲的小镇
起初我们对她从小在上海长大可能难以适应新环境感到忧虑,因为她前往德国生活前经历了长时间的内心挣扎,然而不久之后,她便对摩洛哥的新校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更确切地说,是喜欢上了这里的老师和同学。
我们曾经对女儿的数学学习感到担忧。然而,很快我便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女儿的学校刚刚完成了一次教学改革,引入了人工智能定位以及线上课程与线下教学辅导相结合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那些对数学感到焦虑的孩子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步伐进行学习。
女儿更是有幸结识了一位德国血统的美国数学教师。这位教师对运动和艺术情有独钟,在教授数学的同时,巧妙地融入艺术元素,并陪伴女儿探索各种奇特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女儿对数学的热情。
老师本人也曾在多个国度游历,对标准化考试和国际课程体系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诸如SAT、AP、IB以及A-Level等,她特别强调以数学的语言来学习数学,女儿的数学学习难题不久便得以顺利解决。
这类拥有丰富多元背景的教师并不少见。在摩洛哥,我们遇到了许多抱持“隐居”心态的学者。特别是近年来,不少热衷于研究的学者,出于对研究资金削减的忧虑,也纷纷踏足这片北非的土地。
AP课程的学生在用PBL的方式学习
在这里工作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们越发感受到这里的学术氛围,它颇似90年代的美国社区大学。教师们普遍怀揣着对学术的纯粹追求和对教育的深厚情感。以我女儿的数学老师为例,面对充满热情的学术领域,他甚至愿意自掏腰包,不惜亏损来授课。而唯一没有接受他教导的学生,竟然就是他自己的子女。
我们父亲在过去几十年里走过了不少国家,发现这里的同事们与他精神上的契合度尤为突出。一有空闲,几位教师便会相聚一堂,畅谈诗歌与文学,而我们的父亲对此种以学术交流为纽带的朋友圈深感愉悦。
这里的同学们也非常淳朴。
初入校园时,我们手头的资料尚不齐全。作业有时无法顺利送达,校内的同学们便会热心地协助我女儿逐一克服困难。女儿此前对球类运动并无太多兴趣,然而,同学们的主动邀请让她有了尝试的机会。运动带来的纯粹快乐感染了女儿,让她对原本不太感兴趣的球类运动产生了新的认识,甚至觉得排球变得轻松愉快。
女儿结识的新朋友们毫无保留,经常坦率地与女儿交流她们的学习经验和技巧归纳。她们还会对女儿说:“数学方面你若遇到难题,随时可以找我,我会帮你解决。”这些行为让我们深感温暖。
学生们参加模拟联合国
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在摩洛哥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还要平静。
这个小地方在夏季的气温大约维持在20摄氏度,周边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距离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并不遥远。
那回经历颇为有趣,我领着一群国内友人游览了摩洛哥的大学校园。他们出于对穆斯林礼仪的尊重,都选择了长袖衣物。然而,当他们踏入校园后,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女生们却普遍穿着清凉。
大学校园里穿着清凉的学生
这或许可以被视为一种信息不对称。摩洛哥的文化极为丰富多样,阿拉伯人、北非的土著柏柏尔人、科普特人等众多民族在此和睦共处,因此对于外来人士而言,自然也就不存在特定的宗教信仰或生活习惯上的要求。
若真需提及,或许在公共场合采购猪肉或酒水时,应选择专业店铺,且商品包装不宜在众人面前展示。
最大的挑战或许在于语言使用。官方通用的语言是法语和阿拉伯语,然而,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有限的当地居民来说,他们仅能使用马格里布阿拉伯语进行交流——这是一种融合了阿拉伯语、柏柏尔语、西班牙语以及法语的独特语言。
为了更方便地生活,我亦开始学习当地的方言。昔日,我购物时只随意挑选,然而现在,我不仅能与当地居民讨价还价,还能与他们交流,明确指出我所需肉类的具体部位,是带骨还是去骨。
摩洛哥小镇菜市场一角
逐渐了解之后,我发现当地居民性格纯朴,并且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不少摊贩乐于帮我纠正阿拉伯语发音,同时也会向我询问一些英语词汇。
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融入过程,出乎意料地迅速而轻松,而在北非的探索范围也在不断拓宽。
让孩子学习“自我”课题的教育
国内的学子,无论是选择公立教育体系还是私立教育体系,生活节奏都异常紧凑。然而,在这所位于乡镇的美式学校中,我们却鲜少体会到那种迫切促使人成长的紧迫感。
这里的中学学子,一个学期仅安排了四门课程,每位学生的选课内容各异。以我女儿为例,她的课程表显示,每天也只有四节课:数学、英国文学、视觉艺术以及戏剧与表演。每节课时长为1.5小时。当下午3点45分钟声响起,学校便会准时结束当天的课程。
女儿的课程表
在面临升学抉择时,学校的态度较为宽松。它不会主动引导你选择AP、IB或是A-Level课程,反而建议你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校内学习之中。只有当你的GPA达到3.5分以上,学校才会开始鼓励你考虑选择更高层次的课程。
老师的授课风格颇为宽容。我们女儿在完成作业时,老师有时会在满分为15分的基础上额外给予加分。即便成绩未达满分,老师也会因其他因素给予奖励,因此孩子学习得非常愉快。
家长们彻底选择了“躺平”的生活方式。一到假期,他们纷纷涌向各地度假,尽情享受玩乐,毫不吝啬地放松自己。
偶尔,我校会邀请耶鲁大学的教授为学生们提供大学申请文书方面的指导。然而,大家并非都纷纷涌上前去,反而那位教授显得有些孤寂,仿佛坐在冷板凳上——只有真正需要攀登藤校的学生,才会特地请他给予指导。
用PBL的方式上课
但,这里的家庭们真的对教育不上心吗?
其实也不尽然。
经过数月的细致观察,我发现那些看似随意的背后,实则“等待”才是真正的核心议题。在这个教育体系中,几乎所有的环节都倾向于将时间投入到等待之中,期待孩子们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尽管一个学期只开设了四门课程,学校在课外活动中却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几乎每月,教师们都会策划并举办各式各样的竞赛和活动。
在戏高中部,教授文学、戏剧和戏剧艺术的教师们尤其擅长通过精心布置的教学场景,使学生们能够深入地体验、学习和深入思考文学艺术以及语言文化的内涵。
艺术导师常引领孩童们探访大都市的美术馆与博物馆,有时甚至远赴欧洲的美术馆进行实地研学。返程后,他们依据主题制作多样化的收费产品,在地摊上售卖以筹集善款。最终,他们利用所得款项购置必需的物资,并将之捐赠出去。
艺术老师带孩子们去法国巴黎研学
这些看似徒劳无功的举动,却让我深刻体会到,老师们确实是真心实意地希望引导孩子们在某个方面产生实质性的改变。
学校与家长都坚信,唯有孩子们自身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活动方能显得有价值,同时,他们也乐意陪伴孩子,逐步稳固他们的学术基础。
我女儿的亲密朋友,今年成功完成了高中学业,并且顺利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她并未计划立即赴美深造,而是选择先在摩洛哥的学府继续深化她的专业知识,之后再计划转学至美国继续深造。她的父母对此想法也表示了全力支持。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孩子们一旦产生了学习的愿望,勤奋的学生会加倍勤奋。放学后的三点半,他们常常会泡在图书馆,一直学习到深夜的半夜三更。
此时,作为教职工子女就读学校的优势便显现无遗——一旦高中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还可以利用隔壁一体化大学的资源进行深造。
你会有这样的体验,这里的时光似乎与外界有所差异。在现实世界中,孩子们的成长节奏显得格外缓慢,然而在网络这个时代,他们却能够达到同步的频率。
逐渐地,我察觉到,在这个更为宽容的氛围中,女儿的勇气也在增长。过去,她总是担心自己的回答不够专业,因而将想法深埋心底;然而,如今,不论是对是错,她都会积极地向老师请教,有时甚至还会带着话题回家,继续与父亲深入交流。
女儿入学后的第一张奖状
她似乎瞬间摆脱了学业的压力,更加纯粹地回归自我,尝试着以自己为研究对象,探索这条道路,究竟是否可行。
尾声
近期,我的女儿成功加入了摩洛哥的国家辩论队,自然而然地,她也顺利地成为了学校辩论队的一员。
学生们参加辩论赛
真心要赞扬我们学校的辩论队指导老师,他曾在诸如剑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众多英美知名学府担任辩论赛的教练与评审,并且荣获了英语、法语和阿拉伯语辩论的全胜记录。
他自幼家境优渥,早年便随家人远赴欧洲定居。然而,他心怀诚意,如今重返摩洛哥,自愿为当地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学业辅导,致力于提高家乡的教育质量。
女儿的辩论学习选题
女儿加入队伍之后,她的思辨能力显著增强。趁着这个好时机,我还与他们的辩论队领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这位年仅16岁的摩洛哥女孩在学习上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每当有机会,她便会主动寻求我们父亲的帮助(毕竟我们父亲是美国人),与他探讨美国的教育体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疗保健问题。
这些出色的学子们明显展现出极大的勤奋,积极汲取外界世界的诸多长处;同时,他们怀揣着强烈的责任感,致力于改善所处的环境;他们渴望借鉴发达国家的成长智慧,同时亦希望避免在发展道路上重蹈覆辙的种种陷阱。
女儿的每一天都因他们的引领而充满活力与喜悦,曾经困扰她的学习拖延症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克服。我同样感到欣慰,能与女儿一同目睹这些优秀学子为追求梦想不懈奋斗的感人历程。
或许我们的过往难以模仿,然而我仍期望我的讲述,能为众人提供独特的见解,让大家在这个世界中发现,教育其实还有其他多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