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很多家长,一提到孩子识字,就很焦虑。
自幼儿时期便开始参加早教课程,粘贴识字卡片,甚至在睡前也要强迫孩子阅读绘本,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识别一些文字。
某些小孩的表现尤为突出,三岁时便能识得数百汉字,他们的父母在朋友圈中分享这一成就,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那孩子若能早期识字,是否就能等同于聪慧、预示着未来学业上的出色、从而在起跑线上占据优势呢?
其实,孩子认字早,不一定有优势,反而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那么,孩子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认字最好?
不是3岁,不是4岁,真正的黄金时间,很多人都忽略了。
一:为什么太早认字不好
我家隔壁的小家伙年纪轻轻,刚刚两岁多一点,他的妈妈便开始在家中每天贴字卡、播放识字的动画片、阅读识字的书籍。
孩子看到“车”字便脱口而出“汽车”,见到“鱼”字则连声喊出“鱼鱼游”……
提及孩子,妈妈脸上洋溢着自豪:“瞧,我们家的宝贝,现在已经能识别一百多个文字了!”
她的言辞,使得其他母亲们感到极度担忧。仿佛若孩子连一个字都不认识,便已落后于人。
但其实,孩子太早认字,未必好。
①孩子的“大脑”还没准备好
孩子的大脑,不是一出生就准备好认字的。
认字这件事,说到底,是一项抽象思维能力。
三岁、四岁的幼童,正处于大脑的“感知”阶段,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的是通过触摸、玩耍、聆听、交谈,以及运用身体和感官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他们的大脑还不具备把事物进行“抽象”的能力。
过早地让他学习识字和辨认笔画,就好比让刚开始学步的孩子去参加马拉松比赛,不仅会感到疲惫不堪,而且极有可能遭受伤害。
②语言发展不好
有些母亲会自豪地表示:“我家的孩子识字能力很强,见到‘马’、‘车’、‘鸟’等字眼,他都能迅速读出。”
能念出来,不等于他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孩子语言还没发展好就去识字,会出现什么情况?
认得字,不会用;看得懂,不理解。
那就像鹦鹉学舌,记住了,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更严重的是,会造成“语言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滞后。
你有没有见过那种“识字很早,但说话磕磕巴巴”的孩子?
这就是典型例子。
③太早认字,容易“厌学”
研究结果表明,那些过早接受识字教育的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往往更容易出现不愿意学习的情绪。
为啥?
因为他们在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就强行“记背”知识。
这并非他们所期待的乐事,及至应当投入学习之际,他们的兴趣却已大减。
这好比进食,即便胃部并未感到饥饿,却强迫自己吃得过饱,待到正餐时分,恐怕食欲早已消退了吧?
二:“最佳认字”时间是几岁?
很多家长都会问:那到底几岁认字才合适?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指出,儿童学习认字的黄金时期大约在5岁至6岁半之间。
①为什么是5岁到6岁半?
5、6岁的孩子,大多数语言能力,已经比较成熟了。
他说话通顺、能表达完整意思,也能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提升。
他能够识别汉字的构造,明白“日”与“目”存在差异,同时知晓“大”与“天”外形相似,但所表达的含义却截然不同。
这时候开始识字,孩子学得快,也更容易理解字背后的意思。
他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听得懂、看得明、记得牢”。
②孩子愿意学,比被逼着学更重要
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到了5-6岁,其实自然而然,会对“字”开始感兴趣。
因为他很想知道:
绘本上的那些字,是什么意思?
车站站牌上的字,写的是什么?
湖边警示牌上写着的,又是什么?
出于对世界的好奇,他自己就想学认字了。
③不同的孩子,节奏不同
某些儿童,他们在语言能力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能够安静地坐着,对文字充满好奇,这样的孩子或许在五岁那年就能开始逐渐认识文字。
有些孩子性格活跃,喜欢动弹,不喜欢静坐阅读。这并无大碍,即便他们6岁才开始学习,只要打好基础,同样可以迎头赶上。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开窍”时刻,这就像培育花朵,有的在春天绽放,有的则在夏日盛开,然而,只要时机恰到好处,他们最终都能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你非要拔着它长,反而长不高,开不了花。
④怎么判断他准备好了?
孩子对认字感不感兴趣,不是一定要看年龄,而要看几个信号:
他开始主动问字:“这个怎么念?”“这个是什么字?”
他能安静坐下来看绘本,对图文都有兴趣;
他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讲一件事、讲一个梦;
他开始模仿写字、画“像字一样”的符号。
若孩子表现出这些迹象,这便意味着——他们已具备条件,能够轻松、自然地开始学习认字。
三:怎么帮他认字?
时间对了,还得方法对。
即便年龄尚幼,比如5岁或6岁,若强迫他们学习,他们学习进度会变慢,学习过程会变得疲惫,甚至可能对识字产生抵触情绪。
①认字最好的“工具”,不是字卡,而是绘本
别小看绘本,那可是孩子的“第一本语文书”。
绘本中的文字数量有限,插图形象鲜明,所描绘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乐于倾听,并能理解其中的内容,经过反复聆听,众多文字便被他们牢记于心。
阅读《抱抱》这本书时,你会发现其中仅包含“妈妈”和“抱抱”这几个字。反复阅读几遍后,当孩子再次遇到这些字时,便能轻松辨认出来。
我们不刻意“教”他认字,他却自然而然地学会了。
这,就是好方法的力量。
②把认字藏在“游戏”里
孩子天生爱玩,那我们就“投其所好”。
在家中,我们可以布置一些字卡,却并非强迫孩子死记硬背,而是引导他们:“试着找找看,‘门’这个字究竟藏匿于何处?”
让他像玩寻宝游戏一样找字。
或者参与“配对游戏”:将“图片”与“汉字”进行匹配,例如展示一张“鱼”的图像,让他从若干字卡中挑选出代表“鱼”的那个字。
这样玩几次,他脑海里将鱼的字和鱼的样子挂钩,很快就能记住。
③重复、重复、再重复
别担心孩子记不住,孩子的记忆,靠的是“反复学习”。
很多妈妈怕孩子“浪费时间”,一本书,读两三遍就不耐烦了。
但其实,孩子最喜欢重复,重复才能增强记忆。
不要怕多读几遍,就怕我们自己先没了耐心。
④不纠错、不逼迫,轻松比正确更重要
孩子在学习认字初期,难免会出现认错字、读错字的情况,此时最应避免的是严厉的批评和过于激烈的纠正。
你面带微笑地提醒道:“哎呀,这可不是‘口’哦,你看,里面还藏着个‘马’字,其实是‘骂’字,记得吗?我们昨天不是刚读完那个‘妈妈生气’的故事吗?”
孩子听到故事便立刻回忆起相关内容,这种方法相较于直接指出“不对、不是如此”显然更为高效。
识字并非考试,其重要性不在于“对错”,而在于是否激发兴趣,体验是否愉快。
你家孩子是几岁认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