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将中国视为新榜样?美媒竟这样看待中俄关系

石家庄市神兴小学

文 观察者网 刘程辉

俄罗斯人视中国为新的典范,这一观念源于他们摆脱了西方的轨迹。当前,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正煽动大国间的对立,导致紧张局势加剧。在此背景下,中俄两国关系的持续加强,同样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美国《纽约时报》在6月30日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张,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原本倾向于西方的俄罗斯社会正迅速转向中国,中国文化与商品在莫斯科已随处可见。众多俄罗斯年轻人开始学习汉语,并渴望前往中国深造,同时,中国制造的汽车也大量进入俄罗斯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此现象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在对外关系和经济发展上对俄罗斯给予了支持,另一方面,这也与中国自身的发展紧密相连。然而,仍有部分人对西方产品情有独钟,他们觉得中国对其的兴趣可能只是暂时的,一旦与西方的关系得到改善,这股“中国热”或许就会逐渐减弱。

莫斯科的中餐连锁店人满为患 《纽约时报》

“对中国兴趣浓厚,俄罗斯人仿佛发现了另一个星球”

文章指出,那些一度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的俄罗斯民众,如今对中国的兴趣日益浓厚。众多年轻人投身于汉语学习,而中国文化与商品在莫斯科的街头巷尾也随处可见。

在莫斯科某座规模宏大的中国风格主题公园的入口亭子下方,爱廖娜·伊耶夫斯卡娅正忙于完成她的大学作业。周围是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优雅的拱桥、宁静的池塘以及孔子先生的雕像,此时,她的一个朋友正用手机记录下她用流利的汉语对这座公园大加赞赏的场景。

伊耶夫斯卡娅年仅19岁,就读于莫斯科城市大学,她选择学习中文,其原因是她对中国的崛起深信不疑,并认为精通这门语言将有助于她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莫斯科众多高校都增设了此类课程。

她表示:“众多年轻人都渴望前往我国深造,我国提供了无数机遇。我国魅力非凡,且进步迅猛。”

《纽约时报》不禁感叹,在这样一个曾一度对西方事物推崇备至的国度,竟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转变——对于俄罗斯人而言,中国如今变得愈发迷人且潮流。

俄罗斯人在中国主题公园里拍摄婚纱照 《纽约时报》

在中国,汽车品牌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中频繁出现;俄罗斯社会的上层人士聘请中国籍的保姆,以此来激励他们的子女尽早掌握汉语;莫斯科的众多博物馆和文化机构竞相举办以中国为主题的各种展览和表演活动……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当代亚洲研究所的负责人基里尔·巴巴耶夫在邮件中提到,过去的三载时光使得俄罗斯民众对东方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不再仅仅把东方看作是欧洲的替代选择,而是将其定位为商业、旅游以及学术交流的主要目的地。

他接着说,俄罗斯民众对此趋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仿佛是首次邂逅了一个全新的星球。

自俄乌冲突发生之后,我国不仅进口了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而且我国生产的各类商品也弥补了俄罗斯因西方制裁所造成的商品不足。这一切均有力地推动了俄罗斯国内对中国商品及文化的热烈追捧。

在莫斯科,公立学校中提供中文课程的学校数量有限,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不仅语言类高等教育机构,连理工类学院也竞相开设汉语课程。据招聘网站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需要掌握中文的职位数量显著上升。

中国戏剧导演现今正将现代中国的小说作品改编成戏剧,这些作品在昔日乐于接纳西方艺术家表演的剧院中得以呈现。

今年四月,莫斯科某知名博物馆成功举办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精选的瓷器及文物展。与此同时,书店内有关中国文化的书籍亦被放置于显眼处。

在春节来临之际,莫斯科市政府于1月底对市中心进行了装饰,挂上了鲜艳的红灯笼,而在红场周边,则特别设置了一只紧抱圣诞树的巨型熊猫雕塑。

莫斯科地铁特别增设了一趟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中国风”专列,同时将地铁线路图翻译成了中文。在城市的广告牌以及国家电视台上,都能看到引用的中文“经典语录”,此外,中国餐馆在俄罗斯境内也迅速蔓延开来。

俄罗斯娃娃_俄罗斯娃娃太漂亮了_

俄罗斯精英阶层专属保姆服务机构的创办人瓦伦丁·戈尔指出,随着对中文保姆需求量的持续上升,他不得不加快招聘步伐。他透露,目前中文保姆的月薪能够达到5000美元——在俄罗斯这已属于较高收入,然而招聘过程依然充满挑战。

他指出,尽管英语保姆依旧广受欢迎,然而中文保姆已经超越了法语保姆,跃居为第二大热门选择。

中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几乎随处可见 《纽约时报》

中国汽车成为了俄罗斯积极拥抱中国的鲜明象征。根据汽车市场调研机构Autostat提供的数据,我国汽车在俄罗斯的销售量去年已经超过了90万辆,相较之下,2021年的销量仅为11.5万辆。

俄罗斯广播节目主持人谢尔盖·斯季拉文,曾于欧洲多地体验欧洲品牌汽车,如今他在YouTube上的汽车频道上,主要分享的是关于中国制造汽车的内容。

他表示,尽管在俄罗斯宝马依旧享有较高的地位,但他所了解的一些人已经将保时捷替换为理想。目前,这个源自中国的汽车品牌在莫斯科的街头已经变得不再罕见。

“中国是俄罗斯唯一的朋友”

俄罗斯某杂志的编辑,同时也是拥有五个孩子的中国文化的热情追随者亚历山大·格雷克指出,不同年龄段的年轻人对于中国的认知和态度有着明显的代际之分。

他说,十四岁以上的青少年更倾向于西方文化,然而,年纪较轻的孩子们对西方的了解相当有限,他们对亚洲文化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莫斯科的一家咖啡馆里,59岁的格雷克边品着绿茶边说:“他们周围看不到任何源自美国的物品,周围的一切全都是中国制造。”他提到,自己所有的孩子都曾学习中文,其中14岁的女儿已经能够进行流畅的交流,并计划明年夏天前往中国,与当地家庭同住,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这就像过去孩子们去英国学习英语的情形。”

对格雷克和他的家人来说,原因很简单。

中国目前是我们唯一的盟友。他在提及中国在太阳能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时说道,中国正迅速崛起,正逐渐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莫斯科街头的中文广告牌 《纽约时报》

尽管中国的商品日益受到青睐,俄罗斯民众对西方品牌却依然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因制裁而变得难以触及的知名品牌。以莫斯科为例,一位驾驶中国品牌汽车的出租车司机表示,即便价格相当,他们还是会更倾向于选择德国汽车。

此外,在莫斯科的街头,西方品牌的身影依然随处可见。例如,一座新建的高档住宅区被命名为“骑士桥私人公园”和“贝尔格雷维亚”,这些名字都透露出浓厚的伦敦风情,而非与上海或北京等地相关的名称。甚至,莫斯科附近的一个中资商业区也采用了“GreenWood”这样的英文名字。

部分俄罗斯人表示,他们认为对中国兴趣的提升或许仅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尤利娅·库兹涅佐娃,这位汉语及文化领域的专家,回忆起过去学习汉语被视为异类,汉学家群体边缘化的情景。她坚信,随着与西方关系的改善,这股“中国热”将随之消退。“毕竟,我们与欧洲更为亲近,因为相似乃至相同的文化纽带将我们紧密相连。”

官方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关系持续稳固,已连续15年稳居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在2024年,双方贸易总额达到了2448亿美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透露,到了2024年8月,中俄两国共同推进了86项重大工程,预计总投资规模将高达18万亿卢布。这些资金投入涵盖了从原材料和化工、农业到汽车制造、家电生产,以及交通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多个重要领域。在5月4日播出的节目里,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俄中之间的纽带牢固且稳固,这种紧密联系的存续对全球的稳定起到了巩固作用。

俄中之间的纽带并非仅是口头上的,其背后蕴含着重大的战略价值。这其中的原因诸多,首要一点便是两国在根本利益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作为相邻国家,增进彼此间的友好关系显得尤为迫切,这对双方的发展无疑都是一大助力。普京强调,当前俄中关系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全球局势持续动荡的背景下。俄中两国间的联系异常稳固与持久,这一关系的存续本身便为全球的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2000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证号:104420004 备案号:晋ICP备19004532号-1
友情链接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

温馨提示

添加水印天猫.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