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午后,杨浦大学路上,传来孩童们稚气而坚定的声音,他们在书店里讲述着红色家风的传说,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目光……这并非寻常的读书聚会,而是“家+书屋”融入这一街区生活的新常态。
大学路仅有短短700米,却因书香氛围的熏陶,如今已成为社区内的“共享客厅”。在此,书店不仅是一片安放心灵的宁静之地,更是邻里间交流、谈论家常的温馨场所,为基层治理贡献了充满人文关怀的生动例证。
“家+书屋”落户
为邻里温情注入新动能
大学路的故事,正被一群孩子书写新篇。
在“移动的文明家风馆”巡展的现场,二师附小北校的“小小文明实践家”们扮演起了文明传播者的角色。他们聚焦于“红色家风”和“廉洁家风”等核心主题,用那稚气未脱却充满信念的童音进行着宣讲,将文明家风的正能量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在附近举办的亲子创意展示活动中,小朋友们穿着以废弃物品和大学路商家标志为设计元素的环保服装,与家长一同漫步T台,自豪地呈现了既富有时尚气息又蕴含环保意识的创新之作。
这些充满温馨与创意的画面,正是近期杨浦区妇联携手五角场街道共同发起的“家在书屋,暖在邻里——大学路15分钟美好生活圈共建行动”的生动写照。自“家+书屋”这一家庭教育创新项目问世,大学路周边的6家书店和文化场所便承担起了新的角色,它们变成了亲子家庭共同成长的文化乐园。
这并非仅仅是挂上牌子那么简单,而是一场对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与功能重塑的盛会。在启动仪式上,一支由多元力量构成的“后援团”正式登台亮相:“老杨树”导师、“家+”故事妈妈、“小小文明实践家”宣讲员等纷纷被聘请担任职务,为“家+书屋”项目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家书屋”的设立使得书店的功能不再仅限于阅读与销售书籍。悦悦书店的店主罗红表示,书店将根据居民的具体需求,充分利用周边高校的丰富资源,定期举办以家风家教和青少年心理健康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活动海报将及时在小区微信群中发布,以吸引众多亲子家庭踊跃参与。“小小文明实践家”志愿团队在书店门前开展了文明养宠的“童”声讨论活动,他们邀请了过往的路人一同分享养宠的趣闻轶事,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同传播着“牵好狗绳、清理粪便”的文明养宠观念。
“家书屋”宛如一条纽带,将妇联的组织力量、街道的治理架构、书店的文化资源以及家庭的内在需求紧密串联,进而唤起居民作为“社区主人翁”的自觉意识。
书香沃土
一个为“家”准备好的街区
“家书屋”之所以能在大学路上蓬勃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它立足于这片早已被浓郁的书香所滋养的肥沃之地。
数年前,在大学路商业住宅交织的“激烈碰撞”面前,五角场街道的“百脑汇议事堂”这一平台,经过多方面的沟通协商,最终作出了一个决定——优先引入静谧的文化产业,即书店。
自首家二手书店顺利开业,大学路已发展成为一个集7家特色书店于一体的文化街区。在此过程中,大学路凭借文化的“软实力”成功解决了治理难题,并为社区更深层次的共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党支部书记潘佳玮常光顾书店,在与店主及读者的闲谈中,她敏锐地洞察到居民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成为社区与书店之间的“桥梁”。这种积极的交流,为“家+书屋”项目的顺利融入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位于大学路旁的创智坊社区睦邻中心,持续与“家+书屋”保持良好互动,致力于培养周边社区的故事妈妈骨干力量,引导她们在“家+书屋”进行绘本公益活动的开展,并积极鼓励“小小文明实践家”成为大学路书香氛围的推广者。
“家+书屋”
让“睦邻门”成为文化“连心门”
大学路街区的一隅,矗立着一扇由彩绘装饰的“睦邻之门”,这扇门原本是分隔两个居住区的墙壁,经过双方的协商,最终得以打通,现已成为社区共同治理的标志。
现今,位于大学周边的七家书店,宛如七道敞亮的“睦邻之门”,拉近了居民间的距离。随着“家+书屋”计划的不断推进,这扇门已然演变为连接彼此心灵的“连心之门”。
文化的界限正逐渐模糊,并深入到社区生活的各个角落。朵云书院坐落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教学楼内,它不仅为学生提供服务,同时也对周边居民敞开大门。店主还打算与社区携手合作,增设托育服务,以解决家长在周末到书店学习时,孩子无人照看的困扰。
这片书香之地,孩子们无疑是最大的受益群体。一位参与亲子创意活动的母亲满怀喜悦地说,孩子们仿佛是在书店中茁壮成长,而大学周边的七家书店,已然成为了他们一家子晚餐后散步的固定去处。
大学路在治理方面的探索不断深入,从原先注重培养人文氛围的文化营造,发展到如今以“家+书屋”模式为核心,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价值引领,这一过程层层推进,使得文化空间真正成为了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中心聚集地。
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学路将不断加强“家+书屋”的功能,依托“家在书屋,暖在邻里”这一品牌,将文化、文明和温情渗透至街区的每个角落,共同描绘出大学路美好生活的崭新篇章。那扇昔日的“睦邻门”,如今在书香氛围中,已然变成了连接整个社区的“连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