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屋脊发源的母亲河长江,究竟哺育了多少优秀儿女?

通讯员 雷雅婷 章后仪 赵晓娇

长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源头位于世界屋脊,穿越崇山峻岭与幽深峡谷,汇聚众多河流最终汇入大海,永不停歇地流淌。它不仅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还养育了无数杰出的人才,这些长江儿女勤于探索,勇往直前,不懈努力,生生不息,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历史,留下了绚烂的篇章。

湖北美术馆承办的“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的入选项目——“奋楫逐浪天地宽——湖北美术馆馆藏作品中的‘长江儿女’”展览,目前正于湖北美术馆隆重举行,并将一直持续到7月25日。

展览分为“求索”“击水”“不息”三个部分。思考着长江的起源和楚文化的底蕴,同时表达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对长江生态文明的关注;描绘了承载着长江儿女奋斗精神的“武汉长江大桥”、“葛洲坝”、“三峡”、“武钢”等重大工业与水利工程,以及新时代长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目的在于深入挖掘馆藏作品中蕴含的长江文化精神,对长江文明进行追溯性研究并加以展示,同时传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以及抗疫精神。

【求索篇】

爱国诗人曾吟咏:“道路漫长且遥远,我定将攀登高峰不懈探寻”——此句道出了他对真理与理想的坚定追求。

在“求索”这一单元中,我们得以欣赏到众多艺术家笔下的长江山川之景,通过追溯长江之源、描绘江峡的景色,以及展现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我们得以领略长江的雄伟壮阔,感悟长江儿女不懈奋斗、不断探索的精神。

《屈原九歌图》里,被誉为“楚辞之祖”的画作洋溢着浪漫与奔放;宗其香的《三峡夜航》描绘了群山雄伟与江面灵动开阔的景象,令人心驰神往;周韶华的《九龙奔江之二》中,蛟龙般的线条仿佛在江水中翻腾跳跃,整个画面洋溢着动态的节奏感;徐勇民的《翱翔翼翼》以黑白灰为基调,淡紫色的点缀为画面注入了神秘与浪漫的氛围,增添了画面的丰富层次……

田少鹏 《屈原九歌图》

宗其香《三峡夜航》

周韶华《九龙奔江之二》

徐勇民《翱翔翼翼》

【击水篇】

犹记往昔,于激流勇进,力挽狂澜——那是对青春时光与革命情谊的深切缅怀,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壮志满怀。

在“击水”这一章节中,我们得以欣赏到一系列描绘“武汉长江大桥”、“葛洲坝”、“三峡”以及“武钢”等关键性工业与水利工程的作品,这些作品以艺术的形式,独特地展现了长江沿岸人民的拼搏精神和奋斗姿态。

大江奔涌,看“长江儿女”奋楫逐浪_大江奔涌,看“长江儿女”奋楫逐浪_

武石的木刻作品《最后一根钢梁》里,那鲜艳的红色绸布光彩夺目,观者心中激荡的情感如同画中波涛汹涌的江面;程犁的木刻版画《不管风吹浪打》以及乐建文的水彩画作《高峡晨曲》,都传递出“半边天”们奋发向前的豪情壮志……

武石《最后一根钢梁》

程犁《不管风吹浪打》

乐建文《高峡晨曲》

【不息篇】

天行健,君子应当不断自我砥砺——这乃圣贤所追求的境界,亦即不懈奋斗、永不停歇。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致力于“在创新中传承、在发展中延续”中华文明的脉络;“精心呵护、大力弘扬、持续发展”那些历经风雨洗礼而留存下来的文明瑰宝。

“击水”这一单元的作品集中呈现了艺术家对荆楚文化的独特诠释,其中包括了大别山精神的生动展现、抗洪精神的视觉再现、抗疫精神的视觉化表达,同时,也描绘了新时代长江儿女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刻画。

唐小禾与程犁合作的《生命的归宿和起点之舞》中,众多角色的形象千姿百态,动作充满活力与力量,流露出对生命力的颂扬与崇敬;王小宝的布面油画《红土情》生动地展现了众志成城、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不屈不挠的抗洪壮志;陈勇劲的水彩画《英雄》则通过树木的遮掩,巧妙地呈现了武汉防汛纪念碑,以简洁而内敛的画面向英雄致敬……

唐小禾、程犁《生命的归宿和起点之舞》

王小宝《红土情》

陈勇劲《英雄》

(湖北美术馆供图)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www.zzc-media.com XML地图
三十头镇卫生院 黄石市委机关幼儿园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