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张伯鑫的欢快社团在全国巡回演出中来到乐陵,舞台上两位年轻演员演绎了经典相声《口吐莲花》。在“请神”环节,他们巧妙地提及了德云社,以“九次请郭德纲,十次请孟鹤堂”的幽默方式逗笑了台下的观众,这一段砸挂成为了节目的一大亮点。
引用张伯鑫的一句名言,坦白告诉各位,以前对张伯鑫并不了解,但经过一番深入了解,我发现他与德云社的郭老师关系颇为密切。张伯鑫与郭德纲同有一位师傅,那就是赵佩茹先生。张伯鑫是高英培的徒弟,而郭德纲则是侯耀文的弟子。张伯鑫拜师的时间较早,所以郭老师见到他会称呼一声师哥,这样的称呼完全合情合理。德云社初创时期,演员资源较为匮乏,郭老师便选择了与业界同仁共同登台的形式。其中,张伯鑫的“挚友社”率先与郭老师签订合作协议。因此,郭老师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张伯鑫的感激之情。在早年天桥街头表演相声的岁月里,相声界流传着“北城张伯鑫,南城郭德纲”的说法,不知年长的北京市民是否有所耳闻。后来,张伯鑫还与孙越老师搭档演出,当年的这份情谊孙越老师同样铭记在心。后来张伯鑫渐渐说相声少了也就淡出大家的视野了。
张伯鑫携其弟子亮相《相声有新人》节目,再次进入公众关注焦点。在节目中,郭老师对其颇为敬重,但随后的一句“我们让了”却令众多观众印象深刻。郭老师亦曾提及,比赛难免有胜负,胜负亦由现场投票决定。最终,张伯鑫不敌孟鹤堂。或许因未能接受失败,自那以后,张伯鑫在社交媒体上提及郭德纲及德云社时,多流露出不满,并对德云社的相声进行批评。
实际上,郭德纲与张伯鑫至今并未产生矛盾,究其根本,还是在相声艺术上存在差异。那些常听德云社相声的观众应该清楚,在相声艺术上,郭德纲倡导“相声若不搞笑则过于滑稽”,他更看重娱乐性;而张伯鑫则认为“相声若只为了搞笑而取悦观众则过于戏谑”,他更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个事情说到底并无对错之分,有些人偏爱传统相声,像伯鑫自小习得这门技艺,传统相声自然无可厚非;而另一些人则偏好德云社的相声,因为那些演员在保留传统相声基本结构的同时,融入了新元素,迎合了观众的口味和喜好,这也并无不妥。
张伯鑫在2023年前后创立了名为“高兴社”的相声团队,他乐于表演传统相声,这并无不妥,然而,他无需通过直播对德云社进行评价和抨击来吸引关注,更无需借助“大辈分”的身份进行说教。观众来听相声,不是来听你教导的,只要把相声演好即可。至于什么是好相声,观众有自己判断的标准,你的辈分在相声界或许有影响力,但在观众面前,没有人会理睬你的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