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小型机箱爱好者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新购置的小机箱在风冷散热方面的兼容性并不理想,135毫米或136毫米的高度既无法满足常规单塔风冷的需求,又会导致压降式风冷空间过剩,让人感觉难以找到一款既合适又满意的散热解决方案。这款体积小巧的9厘米单塔风冷散热器恰好能够满足需求,它不仅适合那些对机箱高度有严格限制的机型,还能有效填充闲置空间。作为知名的散热器制造商,酷冷至尊显然不会忽略这一需求。现在我们将聚焦于他们于去年11月推出的Hyper 411 NANO型号的风冷散热器,该散热器体积紧凑,仅高136mm,与NVIDIA推广的SFF-Ready规格相契合,致力于为用户确保出色的机箱适配性与散热效果。那么,这款风冷散热器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其性能表现究竟如何呢?在本期的评测中,我们将共同揭开这些疑问,一探究竟!
外观设计:小巧身材,“可可爱爱”
坦白讲,我习惯了使用体积较大的双塔风冷散热器,但这次初次接触这么小巧的风冷散热器,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小巧而可爱”。这款散热器轻巧至极,只需一只手便可以轻松拿起,而且握在手中,感觉格外精致。我们此次收到了两款产品,分别是无光版与ARGB版本。其外包装采用风冷设计,风格简约,仅以原色牛皮纸制成的方形纸盒为载体。盒面印有风扇轮廓图案及型号名称,而背面则提供了相关信息。
拆开包装盒后,发现里面装有风冷主体以及一整套附件。尽管体积不大,Hyper 411 NANO的质感却相当出色。不论是普通版还是ARGB版本,塔体都进行了全黑色处理。顶盖、鳍片以及热管上的涂层处理都十分精致,彰显出品牌在品质控制方面的强大实力。风冷塔体采用了非对称的设计风格,其前部相对较宽,中部与尾部之间呈现出波浪状的曲折造型,这种设计实际上是为了给固定风扇预留出凹槽。在风冷的顶部,我们可以观察到四根热管的末端,中央位置还镶嵌有酷冷品牌的标志,这样的设计既低调又增添了风冷塔本身的设计感。
塔体底部采用了铜管直触式设计,这种设计便于与CPU顶盖实现良好接触,从而有效散热。热管两侧设有扣具安装孔,通过螺丝固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Hyper 411 NANO的底部鳍片与底座的间距特意加大,旨在适应较厚的PCIe 4.0/5.0硬盘散热片,防止两者发生干涉。
该款风冷散热器标配了一款直径92毫米的散热风扇,其厚度为25毫米,使用了Rifle轴承技术,并配备了7个扇叶。尽管单个扇叶的面积并不算大,但风扇采用了时下流行的镰刀型设计,以此确保了良好的风压输出。依据官方提供的信息,该风扇的转速区间介于650至2500转每分钟,波动幅度不超过10%,其最大风压可至3.5毫米水柱,表现相当出色;同时,最大风量达到了43.59立方英尺每分钟,在90毫米风扇中表现尚可。风扇两侧的固定装置采用了新颖的设计,酷冷品牌采用了两个塑料卡扣来替换了传统的铁丝扣具,拆卸起来只需轻轻一掰,风扇便能轻松取下。酷冷方面表示,这种设计不仅便于拆卸,而且因为塑料的硬度低于金属,因此在拆卸过程中更不易对风扇的塔体鳍片造成损害。
拆卸风扇后,我们会发现其四边均配备了减震垫,而这些垫子的下方则是用于固定的螺丝。若用户希望更换成其他型号的风扇,只需轻轻揭去减震垫,取下螺丝,再将卡扣正确地安装在新的风扇上即可。
Hyper 411 NANO赠送的连接件适用于当前Intel和AMD的主流架构,涵盖了Intel的LGA 1700、1851、1200、115X系列以及AMD的AM4和AM5系列。这些连接件设计简洁且实用,用户需先根据所使用的平台类型安装相应的连接件。对于Intel平台,需将连接件上的固定螺丝调整到适当的位置,然后拧入相应的底座。而AMD平台则更为简便,只需在机箱上安装好连接件,取下主板原有的连接件,并将固定螺丝拧入主板CPU插槽周围的孔位即可。
装机体验:兼容性强,不挡内存和SSD马甲
Hyper 411 NANO专为小型机箱打造,鉴于此,我们在上机测试时挑选了一款对散热风冷性能有较高要求的机箱——硕一凤凰U320。该机箱对散热器的最大高度有限制,具体参数为135mm。这应当是包括了风扇支架在内的计算,在安装过程中,若未安装侧边风扇支架,机箱侧板与Hyper 411 NANO顶部的散热管之间仍保持一定距离,不会与侧板相碰触。
同时,从侧面观察,Hyper 411 NANO在主板上的安装使得散热器主体被完全局限在CPU插槽所围成的空间之中,即便是对第一条内存插槽也没有造成任何遮挡,而第一条SSD插槽同样能够实现无障碍通过。若计划为PCIe 4.0/5.0硬盘配备较厚的散热外壳,Hyper 411 NANO与散热外壳的兼容性极佳,几乎不会出现冲突问题。
散热器安装完毕后,其外观与机箱内其他部件的格调相得益彰,风扇上的ARGB灯珠散发出柔和而明亮的色彩,与内存条上的灯光相互映衬,为小巧的主机增添了一抹亮眼的ARGB风采。对于那些偏爱无光设计的用户,我们同样提供了无ARGB版本的选择,搭配全黑色的机箱配件,可以打造出一台纯粹黑亮且无光的“高性能小炮弹”。
性能实测:噪音表现优秀,散热可压千元级CPU风扇测试
风扇在风冷系统中的关键作用显而易见,因此我们首先需探究Hyper 411 NANO的风扇性能。此次测试所依据的数据,源自超能网自主研发的风量与风压检测设备,该设备严格遵循我国及国际ISO标准进行制作,并且已经获得了CMA的认证。该装置通过管道实验,使用风室的多喷嘴或孔板来测定风扇的风量和风压,同时检测在不同系统阻抗条件(如普通冷排、常规塔式散热器、模拟机箱)下的风量,并借助转速测试仪对风扇的实时转速进行监控。
Hyper 411 NANO这款风扇的实际性能与标注数据相差无几,实际测得的最大转速与标注的数值相吻合,均为2493转每分钟,而最大风量也几乎与标注的43.96立方英尺每分钟相当。在9厘米直径的风扇中,其风量表现相当出色。然而,实测的最大风压略逊于标注的数值,为3.36毫米水柱,但二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显著,仅有0.14毫米水柱,这在可接受误差范围内。若您对风量、风压以及系统阻抗的概念尚不十分清晰,不妨查阅我们发布的科普文章《深入理解散热风扇的风量与风压》。
噪音测试
众多人对小风扇的印象普遍是转速快且噪音大,Hyper 411 NANO的风扇转速更是高达2500RPM,那它的噪音表现究竟如何呢?为此,我们在经过特别改造的消音实验室里进行了测试。这个新消音实验室的面积比原先扩大了两倍以上,室内环境噪音能够被有效控制在10分贝以下,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声级计更清晰地捕捉到风扇在低速运转时的噪音水平。测试时依旧遵循既定规则,风扇的进气口与声压计保持30厘米的距离,力求最大程度地模拟实际使用状况,同时凸显不同产品间的性能差异。
Hyper 411 NANO的噪音表现出乎意料,不论是单风扇在空载状态下,还是安装了塔体之后,其噪音值都稳定在37分贝上下,甚至没有超过40分贝。这样的表现甚至超越了众多常规尺寸的单塔风冷散热器,而当它被装入机箱中时,噪音还会进一步降低。可以说,它颠覆了“小风扇噪音大”的传统观念,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完全可以不必担心噪音过大问题。
散热测试
鉴于Hyper 411 NANO在尺寸上的限制,其散热性能的测试显然无法依照我们以往惯用的测试步骤来进行。鉴于该散热器设计的应用环境,所使用的CPU多为千元价位,故而我们选取了Intel的i5-14490F处理器和AMD的Ryzen 5 9600X作为测试对象,以评估其散热效果。与此同时,与之相匹配的主板则选择了微星的MORTAR迫击炮系列,具体型号为B760M MORTAR WIFI和B850M MORTAR WIFI。测试过程依旧采用AIDA 64 Stress FPU进行15分钟的烤机测试,随后,我们将记录CPU的温度变化值∆T,即CPU温度与室温之差。
首先,我们观察Hyper 411 NANO与Intel i5-14490F的搭配效果;其次,CPU的配置采用了主板的预设参数;再者,在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稳定在21.7℃。
Hyper 411 NANO在默认设置下对i5-14490F的处理显得游刃有余,即便在130W的满载功耗下,无论是水平还是垂直放置,CPU的温度上升也未曾突破55℃。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散热器在垂直放置时的散热效果略胜一筹,因此,在日常使用中,建议将散热器竖置以获得更佳的散热性能。
既然我们认为130W的散热能力尚未达到Hyper 411 NANO的极限,于是我们便用i5-14600K进行了测试,以探究其最大散热功耗。此次测试中,主板依旧沿用同一块,且保持默认设置不变。那么,经过15分钟的持续烤机后,其稳定功耗究竟会是多少呢?
Hyper 411 NANO使得i5-14600K的运行稳定在195.28W的功耗,性能表现相当出色。然而,这一成绩是在开放平台环境下取得的;若将之置于狭小的机箱内,由于散热问题,其最大散热功耗将有所减少;此外,我们在测试中还发现,CPU的功耗不宜调得过高,否则温度可能会迅速攀升至95℃甚至更高。从整体分析来看,Hyper 411 NANO与i5-14490F或i5-14600这类处理器相匹配,通常在主板的标准配置下,性能表现稳定,能够承受较高的负载。
在AMD的平台上,我们同样遵循主板预设的配置,而在这些预设参数下,Ryzen 5 9600X处理器在满载工作时的功耗达到了88瓦,同时环境温度保持在21.7摄氏度。
Hyper 411 NANO在AMD平台上运行表现尚可,其温度上升仅为54.9℃,并且当前室温并未超过80℃,距离95℃的极限温度还有一段距离。对于具备动手能力的用户来说,可以尝试对CPU进行降压超频操作,以期获得更佳的CPU性能。
压力测试
此处进行散热器对CPU表面压力的测试,压力过低将降低散热器与CPU表面的接触质量,而长期承受过高压力则可能导致主板变形。一般来说,随着压力的增加,散热器与CPU表面之间的硅脂热阻会逐渐减小,压力达到某个临界点后,硅脂热阻将保持相对稳定。经过我们长时间的观察与实验,通常情况下,风冷散热器的推荐工作压力需达到15kgf或更高,而水冷散热器的推荐工作压力则需在20kgf或更高。
实际测试显示,Hyper 411 NANO在LGA 1700模拟平台上测得的安装压力达到了17.3kgf,这一数值超过了我们推荐的15kgf安装压力。这样的压力能够有效降低硅脂的热阻,从而确保最佳的导热性能。
总结:小巧安静,兼容良好的9cm风冷
经过一番实际体验,我对个人Hyper 411 NANO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出色的兼容性,得益于其小巧的体积设计;其二是运行时的安静,安装后对内存和SSD马甲的兼容性极佳,有效减少了占用空间,使得原本空间有限的小机箱显得更为宽敞。这款产品的一大亮点在于其低噪音特性,因为小型风冷产品在市场上满载噪音通常不超过40分贝,极为罕见,因此无需担忧小风扇会出现异常的“起飞”现象。此外,它还能稳定地满足i5-14490F和Ryzen 5 9600X处理器默认散热设置的需求,使得日常使用体验相当满意,几乎找不出什么值得挑剔的地方。
这款风冷产品已在电商平台开售,ARGB版本售价99元,无光版本89元,价格合理,对于那些追求小主机配置且希望散热效果尚佳的用户,酷冷至尊的Hyper 411 NANO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