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非遗里的中国》巡展的首个站点,“光影同辉 美美与共”——纪念中意建交55周年的艺术展览,在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盛大拉开帷幕。展览一经对外开放,便吸引了众多当地居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观众们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
意大利民众欣赏蔚县剪纸作品
意大利民众欣赏定州缂丝作品
意大利民众欣赏景泰蓝作品
意大利民众欣赏铜雕作品
意大利民众欣赏大连贝雕作品
意大利民众观展,欣赏龙泉宝剑作品
意大利民众欣赏苏绣作品
上万本地民众及国际游客参观 观展者好评不断
自6月25日起,超过万名意大利民众及国际游客纷纷踏足“光影同辉 美美与共”——这一为纪念中意建交55周年而举办的文艺展览。参观者们纷纷表示,该展览令人耳目一新,其中展出的中意双语展品,让他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精华和文化底蕴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
意大利艺术家里塔在感言中提到,本次展览的艺术成果显著,作品之精妙展示以及与人文交流的深入程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通过与中国艺术家的深入交流以及对多种艺术珍品的沉浸式体验,深刻体会到了文明交流的独特魅力,这为加强中意艺术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意大利的徒步旅行者维娜·卡玛洛塔指出,两国在绘画领域的不同之处,是文明间交流与对话的生动例证。她强调,她将努力促进意大利艺术家对中国文化博物馆的深入访问,并且热切期待中国艺术界同仁来意大利进行交流,以期双方在艺术领域实现更深入的对话与相互学习。
展品聚焦中意文化独特性与共通性 各界人士赞扬
本次特别展览严格挑选了两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珍品,紧扣文明交流与借鉴的核心主题,生动展现了开放接纳、多元共生的文化理念。展出的作品包括中国书画、景泰蓝工艺品、竹刻、刺绣、云锦、玉雕、剪纸等多种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以及意大利的传统服饰、陶瓷、铜器等珍贵文物。东西方文明在此展开对话,共同搭建了一座跨越地域、连接人心的友谊桥梁。社会各界人士对总台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意两国友谊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
意大利雕塑大师米凯勒·罗斯蒂亚强调,此次特展生动展现了中意艺术之魂。此类高品质的文化交流,不仅彰显了两国悠久的艺术底蕴,更为中意人民搭建了相互理解和欣赏的桥梁。艺术交流与互鉴是增进两国人民心灵沟通的关键路径,此类展览的持续举办具有非凡意义。
意大利经验丰富的文化专家阿尔贝托·福斯齐尼指出,中国与意大利均是人类文明的高地,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
意大利知名艺术家保罗·劳迪萨指出,此次展览堪称中意两国文化交流的一大里程碑,它不仅见证了两国艺术界的深入交流,而且为今后在人文领域深化合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非遗作品辉映文明共识 传承人点赞时代价值
本次艺术展览将传统技艺巧妙地转变为增进国际间理解和情感共鸣的鲜活媒介,传承者们深刻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传播中的独特价值和生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瓷微书的代表性传承人王芝文不禁感慨万分,认为此次艺术展览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搭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使观众得以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目睹文明交汇并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国陶瓷在西方1600年前便在欧陆享有盛名,马可·波罗曾搭建起文明交流的桥梁。此次特别展览将有力促进中意两国文化交流的拓展、多元化和日常化,开启“各展其美,美美相融”的新纪元。
张旭和张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对于能带着景泰蓝作品远赴意大利进行展示感到无比自豪。他们承诺,将全力以赴,让中国精湛的技艺在世界舞台上持续闪耀光彩。
周淑英,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蔚县剪纸的传承人,对于能够参与中意建交55周年的文化交流活动感到无比的荣耀和振奋。她强调,推动既有深厚历史内涵又具现代价值的非遗保护工作,是传承人肩负着的时代责任。
厦门珠绣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谢丽瑜表示,这次特别展览极大地鼓舞了人心。在罗马举办的这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盛大展示,不仅为非遗的活态传承增添了新的活力,而且使得中华的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活动现场呈现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悉数源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非遗里的中国》节目。该节目以沉浸式体验和跨界艺术表演等创新手法,生动地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使传统非遗在新时代重焕生机。其全球巡回展览以非遗为纽带、民心相通为桥梁,搭建起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开创了以艺术作品为核心的人文交流新途径。此次在罗马举办的首场艺术展览,正以创新的实践方式,不断加强文明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共同编织着“美美与共”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