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冬季集中供热的启动,今年冬季,长子县新增7个乡镇、100个行政村,共计34331户村民,成功实现了从使用散煤到改用天然气的转变,结束了世代沿用的传统烹饪和取暖方式。他们现在正享受着清洁能源带来的便利以及生活环境的大幅改善,头顶上的天空也日渐变得湛蓝。
图为:村民使用天然气做饭
往昔冬日,我们常为供暖犯难,忧虑不已,煤炉火力不足且污染严重,每日需定时加煤、清扫煤灰,常搞得一身尘土。而今,7月时村里推行了“煤改气”工程,烹饪时我们已开始使用天然气,相较以往烧煤球,既经济又便捷,且清洁卫生。在常张乡东洼村,正忙于烹饪的村民郑树青谈及“煤改气”,滔滔不绝。我国政府为每户家庭免费安装了壁挂炉,让居民能够利用天然气进行供暖。经过一番计算,我发现以前我家锅炉一年需花费4000元购买煤炭;而今年改为使用壁挂炉后,仅需每天花费约40元购买天然气,再加上政府的补贴,总计成本反而比烧炭还要低廉,且更加环保便捷。这样一来,这个冬天供暖问题就不再让我担忧了。
“气代煤”项目是推进清洁供暖、助力蓝天保卫战、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举措,关乎民众的温暖与生活福祉,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民生和生态工程。长子县作为全省冬季清洁供暖的示范试点县之一,面临着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的挑战。县委、县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提前介入,细致规划,科学安排。在借鉴去年经验的同时,他们不断革新工作方法。他们坚守“企业主导、政府助力、居民可承受”的工作方针,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进进度,加快工期,提升质量。
图为:村民调试壁挂炉
为加速推进“以气代煤”项目,长子县在6月3日开启了“百日攻坚行动”,并设立了“以气代煤”领导小组办公室。该县建立了由县政府统一规划、乡镇政府负责组织管理、行政村协同实施、成员单位进行监督指导、工程质量由第三方进行监理的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同时,还推出了以“全面建立账目、动态更新账目、精确核算账目、每日上报账目、严格核查账目、圆满完成账目”为核心理念的“六账工作法”,以此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工作人员白天深入施工一线,密切关注施工现场动态,推动施工进度,积极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夜晚则召开分析调度会议,总结当天工作进展,指出存在的问题长子县共几个乡镇长子县共几个乡镇,探讨解决方案,部署次日任务,确保情况清晰、进度明确、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气代煤”工程按期圆满完成。
长子县考虑到群众的实际需求,不仅确保了大家能够用上清洁能源,还着力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去年实施的清洁取暖补贴政策基础上,今年该县决定对“以气代煤”工程进行补贴,每户居民可享受8000元的建设费用补贴,其中市财政承担3500元,县财政承担4500元;同时,采暖季的运行费用每户最高限制在2400元以内,从而有效消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图为:调峰储气设施
关于如何操作以气代煤设备、改造所需的费用如何计算、用气补贴如何申请、供暖效果如何以及遇到故障时该如何处理等问题,长子县提前做好准备,在管网建设阶段便开始向民众普及相关资讯。电视台特意制作了两部宣传视频,分别针对天然气的安全使用和壁挂炉的操作方法,通过电视和手机平台广泛向公众进行推广。供暖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热线电话全天候畅通无阻,从而确保了供暖的安全、优质和环保。
截至目前,全县“煤改气”用户数量已达到61886户,依据前两年的用气数据,在采暖期间,每户平均每天的用气量为8立方米,据此推算,今年全县在采暖季的用气总量预计将高达5941万立方米。长子县爱众燃气有限公司与长子中燃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为避免往年天然气供应紧张的问题,合计签署了6029万方的管道气供应合同,此举旨在确保“以气代煤”改造用户的用气需求得到满足。此外,为了应对极端天气可能导致的用气量激增及突发状况,爱众燃气公司还与阳城县舜天达天然气公司达成了1600万方LNG的应急用气合作协议。
一头关乎民众的冷暖,另一头则与蓝天白云紧密相连。在长子县,已有半数农村区域的居民能够享受到清洁的供暖,这一变化彻底革新了农村的能源供应模式,而由蓝天白云带来的幸福感也愈发显得真实而深刻。(信息来源: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王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