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先生是中国广为人知、众人皆知的伟大画家,他的作品题材多样,风格质朴自然,充满童真和趣味,既高雅又通俗,深受各阶层观众喜爱,展现出独特艺术魅力,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传世佳作,然而其中有一幅被称作“废画”的作品,却意外获得毛主席多次赞赏,这背后究竟暗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1949年年底,这位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的艺术大师,居然如同一个鬼鬼祟祟的小偷一般,把一幅画作偷偷藏在怀里带回了家。平日里性格沉稳的儿子看到这种情况,忍不住心中好奇,就上前询问原因。齐白石轻轻地回答说:“我今天和毛主席、郭沫若一起喝酒,顺便‘抢’了一幅有他们签名的画。”这番话让儿子呆住了:父亲和毛主席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何要“抢回”自己的作品?他们之间又藏着怎样的秘密?
原来,毛主席和齐白石都是湖南人。1949年1月31日,北平实现和平解放,蒋介石政权已无法挽回败局。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正在积极筹备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保证会议顺利举行,邀请了各界有名望的人士共同商讨建国大计。齐白石作为家乡的艺术界知名人物,也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受邀参加会议。毛主席是政治家,齐白石是艺术家,然而两人情谊深厚 。毛主席是卓越的政治领袖,平时酷爱着诗词书法,还收藏文房四宝和印章,因为有着文人雅士共通的兴趣,所以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
会议结束之后,为了表达对齐白石对毛主席的敬重与喜爱,齐白石亲自用珍贵稀有的寿山石雕刻了两方印章,其中一方刻有朱文印“润之”,另一方刻有白文印“毛泽东”。由于齐老向来节俭,他就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宣纸中撕下几张,小心翼翼地包裹印章,然后寄给主席。而这几张宣纸,在后续故事里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
警卫员说,主席,齐白石先生送来了两方印章和一幅字画,说着递上被细心包裹的印章与一幅画作。毛主席拿到印章,赞叹刀工精湛,心生好感。正当他注意到那张略显折痕的画作时,凭借质朴自然的画风,一眼认出是齐白石的真迹。那幅画作看起来像是用来包裹印章的废纸,这让主席感到十分好奇,于是主席吩咐警卫把它装裱好,准备在下次见面的时候探讨这幅画作的含义 。
不久之后,毛主席设家宴,邀请郭沫若和齐白石一起共进晚餐。齐白石非常兴奋,早就盼望着能与这位伟大领袖见上一面。齐白石出生于1864年,地点是湖南长沙府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他从小就亲眼看到封建官僚对百姓的剥削,因此立志一生都不与官场有纠葛。1903年,他从西安前往北京,结识了名家曾熙、李瑞荃,还曾受到慈禧太后内廷供奉的邀请,但他坚决拒绝了。第二年夏天,他经由上海返回湖南。他早年是木匠,后来依靠卖画维持生计,五十七岁之后定居北京。他擅长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其笔墨雄浑滋润,色彩鲜明,造型简洁生动,意境深厚朴实。他作品中的鱼虾虫蟹活灵活现,充满自然趣味。他的书法篆隶工整,取法秦汉碑版,行书古拙自然,篆刻风格独特,还擅长诗文创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齐白石向毛主席赠送印章这件事,引起了外界诸多议论。大家都不理解,齐老向来避开政治圈子,为什么还要亲自制作礼物送给国家最高领导人呢?面对这些流言,齐白石平静地回应说:“我和别人不一样。”他所说的“他”,指的当然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宴会当日,齐白石仔细装扮,身着绛色长褂前往赴宴。席间三人交谈顺畅,氛围和谐融洽。毛主席举起酒杯表达谢意:“多谢您送给我的印章和画作。”齐白石感到惊愕,暗自询问自己何时送出了画作?话还没说完,毛主席就吩咐警卫拿出那幅装裱精致美观的“老牛图” 。
看到这幅画,齐白石十分惊讶,这幅画只是他练习时的废作,平日里他极为节俭,用过的宣纸都舍不得扔掉,这次包裹印章时,竟然错把这幅画一起寄了出去。他赶忙解释说:“主席,这是废作,如果您喜欢,我可以另外画一幅新作给您,但这幅实在不配送给您。要是不合您心意,我可要拿回来。”说着,他还想要夺回画作 。
却没想到,郭沫若突然插话,说此画上有他的名字,应该归他所有。齐白石和毛主席听到这话后,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动作也停了下来。郭沫若趁机把画摊开,指着画中的一处说,看这树上有五只鸟,“上五”的读音和“尚武”相同,正好和他的名字相符。他十分得意,打算把画占为己有。毛主席紧接着反驳道,慢着,这画也应该归他 。原来画中有一棵李子树,这棵李子树长势旺盛,“李德胜”是毛主席早年曾用的名字 。
眼看画作就要被争夺,齐白石情急之下想出办法,问:“二位可为此画题字?”二人没有察觉他的计谋,分别写下“丹青意造本无法”和“画圣胸中常有诗”。齐白石得意地笑了笑说:“多谢二位题词,老夫受宠若惊。”随后把画作放进怀中。这件事最后以一场闹剧结束 。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在北京医院安详离世,当时他93岁。在弥留之际,他做出嘱咐,要把自己珍藏的字画、作品以及用过的物品,全部献给毛主席,献给祖国和人民。这体现出他一生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