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知名高中长郡中学的高才生小凯,一度被视为“清华北大”的苗子,然而他却陷入了手机成瘾的泥潭。结果,高考成绩仅得575分,成为学校成绩最差的学子,遭到父母的严厉斥责并被逐出家门,生活来源也随之断绝,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网络截图。
必须得承认,小凯的举动成为了这场悲剧的导火索。在高考前夕,他经常在早自习时躲在厕所里玩游戏,晚自习时则偷偷溜走,甚至通宵达旦地刷视频。面对父母强制性的干预,他不仅私藏了多部手机,还砸坏了家电、剪断了电线,甚至写下了遗书进行威胁。这种行为不仅辜负了父母的辛勤付出,也对自己未来的前程极不负责。
父母感到极度失望与愤怒,于是选择将他逐出家门,甚至切断经济支持,这样的做法虽可理解。他们五年来陪伴孩子读书,投入了20万元,却换来了孩子沉迷手机、欺骗与反抗的后果,而非梦想的实现。他们难以忍受的,不仅仅是成绩的下滑,更是孩子面对错误时的态度。然而,将孩子赶出家门,却彻底阻断了沟通、教育和情感修复的可能。孩子也需要有人在他摔得头破血流后,告诉他路该怎么走。
小凯的经历映射出了众多家庭在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家长们并非教育领域的行家,在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心理变得复杂多变,同时受到网络时代各种诱惑的冲击,以及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只能采取极端的“惩罚”手段,期望孩子能够迷途知返。
这暴露了社会在专业心理干预和家庭关系调解服务方面的不足。家庭状况千差万别,仅凭父母与子女的自行努力,往往力不从心,迫切需要专业服务的及时介入——学校应构建更高效的预警系统和沟通途径,以便在问题初现端倪时给予帮助或推荐其他资源;社区亦能伸出援手,提供公益性质或普惠型的家庭关系调解服务。相关部门亟需引领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便那些如同小凯家庭一般身处痛苦与困惑中的家庭能够明确“向何处寻求帮助”。
整个社会都应该动起来,别让“家”成为绝望的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