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集采红利的药企出现了。
7月10日,甘李药业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的预览信息。根据这份业绩预览,公司在上半年的净利润预计在6亿元至6.4亿元之间。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1亿元至3.41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00.73%至114.12%。
此外,在2025年的上半年,甘李药业的扣非净利润预计在4.6亿元至5亿元之间,较之去年同期的数据,增幅将达到3.33亿元至3.73亿元,同比增长率可达到262.47%至293.99%。
界面新闻记者李科文制图
关于业绩提升的缘由,7月10日,甘李药业向界面新闻的记者作出答复,指出本期收入的提升可归结为国内外市场销售的增长所驱动。在国内市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集采续约之后,质量与数量同步提升,持续巩固了市场覆盖的领先地位,并在各个层级市场中深耕细作,产品销量实现了显著增长;在国际市场,公司加大了对新兴市场的深度开发力度,核心产品的竞争力持续增强,国际销售订单量也持续攀升。
实际上,促使甘李药业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实现翻倍的核心因素,正是第三代胰岛素在“量价齐升”趋势下的全面增长爆发。
与之前采用的“数量增加、价格下降”的集中采购模式有所区别,在最新进行的胰岛素续签采购活动中,甘李药业不仅维持了一个相对公道的中标价格,而且还利用成本管控的强势,成功保留了更多的盈利空间。
甘李药业对界面新闻记者透露,二次集采的规则对中标价格设定了界限,并允许某些产品价格适度上涨,采购小组中选价格的范围也相应缩小,这有助于市场秩序的有序和公平竞争,防止了价格战对企业的利润造成过度压缩,进而确保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依托二次集采政策的扶持,公司紧紧把握住机遇,在维持A类中标资格的同时,实现了产品价格的合理调整。
甘李药业进一步说明,公司实施了全流程监管策略,并将成本管理贯穿于公司运营的每一个环节。这包括从产品研发阶段、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直至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现了全方位的成本管控。此外,公司持续优化整个链条的精益化管理,提升了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助力公司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界面新闻的记者得知,甘李药业成功竞标的产品包括甘精胰岛素注射剂、赖脯胰岛素注射剂、门冬胰岛素注射剂、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剂(25R)、门冬胰岛素30注射剂以及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剂(30R)。
在今年4月份的胰岛素续签采购活动中,甘李药业旗下6款产品均成功续约,且其价格相较于首次集中采购时均有提升,涨幅平均达到了31%,特别是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涨幅更是高达48%。
界面新闻记者先前统计显示,这六款产品在3毫升:300单位(笔芯)的规格下,其报价分别为65.3元、35.55元、25.9元、35.55元、25.9元以及25.9元。而在首次集中采购活动中,同规格的六款产品报价则分别是48.71元、23.98元、19.98元、28.88元、24.56元和17.89元。在后续的采购过程中,这六种产品价格分别上涨了16.59元、11.57元、5.92元、6.67元、1.34元以及8.01元。
中标价格相较于之前有所上升,与此同时,甘李药业的核心产品凭借集中采购带来的渠道优势,销量不断上升,迅速提升了市场份额。
甘李药业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我国胰岛素市场正经历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整体转型期。其产品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尤其是第三代胰岛素。此外,在首次和第二次集中采购活动中,公司主打产品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在三代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类别中均被评为A类,这两个有利因素共同促成了产品销量的提升。
此外,甘李药业进一步说明,在二三级医疗机构中,公司通过举办教育培训和推广活动,显著提升了医生对产品的了解和信赖,进而促进了产品使用率的上升;而在基层市场领域,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产品能够更迅速、更精确地抵达销售终端,满足了基层市场的具体需求。这些举措有效地增强了甘李药业产品在医疗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界面新闻记者透露,在2024年4月28日这一天,国家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对外发布了全国范围内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接续)的最终中选名单。在本次集中采购活动中,甘李药业成功拿下了首年的采购合同,总数量达到了4686万支,这一数字比上一次的采购合同量增加了32.6%。具体来看,三代胰岛素产品的合同量达到了4355万支,相比上一次增长了1156万支,这一比例占据了三代胰岛素产品总量的30%。
甘李药业的出海也取得进展。
甘李药业对界面新闻记者透露,自2005年起,该公司便着手实施国际化战略规划。其布局覆盖了美国、欧洲、欧亚、亚太、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地区,甘李药业全面推广了包括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胰岛素注射笔和胰岛素注射针头在内的糖尿病治疗全系列产品。截至目前,甘李药业已在全球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搭建起了广泛的国际化商业体系。
甘李药业透露,该公司在新兴市场领域,一方面不断加强与当地领先制药企业的稳固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正积极拓展新的客户资源。此外,通过向现有客户推荐新产品,该公司正努力实现老客户数量的增长,以此作为扩大市场份额的策略之一。与此同时,公司正加快产品在欧美国家的认证进程,持续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