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小米YU7正式面市,短短3分钟内便揽获了20万辆的订单,这一成绩几乎相当于某些知名车企一年的销量。面对小米的猛烈攻势,7月初,主要对手特斯拉却采取了出人意料之举,决定提价。Model 3长续航版价格直接上调了1万元,然而,网络上却有人认为涨价后的特斯拉更具吸引力,这究竟是基于何种考量?
虽然涨价1万,但配置提高,曾经同配置要加1.41万
此次调价并非单纯的成本上升,而是伴随着性能的增强。此前,Model 3提供了一款价值1.41万元的加速升级选项。该选项可将车辆的续航里程从713公里提升至753公里,同时将百公里加速时间从4.4秒缩短至3.8秒,而且无需对硬件进行任何改动。
然而,实际上特斯拉已经为你提供了硬件冗余设计,这样的设计既能保证更长的行驶里程,又能实现更快的加速效果。然而,这样的选装配置价格高达一万多元,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因此,现在原厂直接为你解锁了顶级性能,同时价格还下降了4100元,可以说尽管价格有所上升,但性价比并未随之下降。
面对小米的高销量,特斯拉在三电领域的优势依然能保持很久
小米近年的技术进步显著,然而与特斯拉相比,仍存在不足之处。以电池安全为例,特斯拉使用的圆柱形电池配备了单独的防爆装置,有效避免热失控现象。此外,特斯拉的电池内阻较低,自耗电量较小。其电芯选用镍钴铝材料,在相同体积的电池中可以容纳更多的电芯,从而储存更多的电量,并减少每公里的平均电费支出。尽管小米的技术已经实现了更新换代,然而在发布会上,雷总也明确指出,在能耗方面,我们的产品仍然无法与Model Y相媲美。
在这一点上,特斯拉的电池管理系统相较于小米同样展现出其优越性。特斯拉的电池组中,每个单体都装备了热敏电阻和光导纤维,其温控策略之精细,甚至达到了对每个柱体的精确控制。这样的设计使得动力电池即便经过上千次的充放电循环,仍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性能水平。尽管小米的保值率目前看来颇高,但在面对特斯拉时,却并未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但对于小米和特斯拉,还是建议再等等
尽管此次价格上涨的同时也带来了性价比的增强,但在购车方面,我仍建议你稍作等待。首先,小米的车型你基本上可以放弃了,因为YU7的订单量已经让小米工厂的产能超负荷运转了好几年;而且,前面还有大量SU7的未交付订单尚未处理。因此,如果你现在去订购小米,至少需要等待半年时间才能提车。此外,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必定会在小米完成交付之前,推出更多优惠政策,以争夺市场份额。
特斯拉在北美已成功将车辆从工厂自动驾驶至客户住所,其自动驾驶技术几乎达到L4级别,而国内的FSD残血版却存在诸多问题,如压实线行驶、闯红灯、不礼让行人等,甚至在智能驾驶方面与国内众多厂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此基础上,特斯拉还额外收取6.4万元的选装费用,性价比确实不高。
若您打算购车,不妨稍作等待,因为小米工厂即将扩大生产规模,届时提车速度将有所提升;特斯拉的FSD功能全面引入国内后,或许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调,而其他品牌也可能会加大促销力度。或许,一场新的价格战已经在不经意间拉开了序幕。